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6-8页 |
1.1 网络服务质量问题提出的背景 | 第6页 |
1.2 论文的来源、目标与所做的工作 | 第6-7页 |
1.3 论文内容的组织 | 第7-8页 |
第二章 VoIP技术基础 | 第8-16页 |
2.1 使用VoIP的主要优点 | 第8-9页 |
2.2 VoIP的关键技术 | 第9-11页 |
2.3 媒体编码技术 | 第11-12页 |
2.4 Internet话音分组传输技术 | 第12-13页 |
2.5 控制信令技术 | 第13-14页 |
2.6 IP电话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| 第14-16页 |
第三章 QoS的特性和相关技术 | 第16-29页 |
3.1 QoS及其功能 | 第16-17页 |
3.2 服务模型 | 第17-19页 |
3.2.1 Best-Effort | 第17-18页 |
3.2.2 Integrated service | 第18页 |
3.2.3 Differentiated service | 第18-19页 |
3.2.4 Interserv与Diffserv之间的互通 | 第19页 |
3.3 报文分类 | 第19-20页 |
3.4 拥塞管理 | 第20-24页 |
3.5 拥塞避免 | 第24-25页 |
3.6 流量监管与流量整形 | 第25-29页 |
3.6.1 约定访问速度(Committed Access Rate,CAR) | 第26-27页 |
3.6.2 通用流量整形(Generic Traffic Shaping,GTS)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VoIP的语音质量分析与控制 | 第29-35页 |
4.1 VoIP语音质量的影响因素 | 第29-30页 |
4.1.1 语音质量的评估参数 | 第29页 |
4.1.2 VoIP语音质量的因素 | 第29-30页 |
4.2 VoIP语音质量的分析 | 第30-32页 |
4.2.1 E模型 | 第30-31页 |
4.2.2 端到端延迟的影响 | 第31页 |
4.2.3 失真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4.3 自适应编码和分组封装策略 | 第32-34页 |
4.3.1 端到端延迟的控制 | 第32-33页 |
4.3.2 丢包串的控制 | 第33页 |
4.3.3 自适应语音质量控制策酪 | 第33-34页 |
4.4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Linux编程简介 | 第35-43页 |
5.1 为什么使用Linux | 第35-36页 |
5.2 Linux纵览 | 第36-37页 |
5.3 Linux的发展 | 第37页 |
5.4 Linux特性 | 第37-39页 |
5.5 C语言编程 | 第39-43页 |
第六章 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 | 第43-65页 |
6.1 系统需求分析 | 第43-44页 |
6.2 VoIP流量模型设计 | 第44-50页 |
6.2.1 VoIP话务模型 | 第44-47页 |
6.2.2 VoIP流量模型设计 | 第47-49页 |
6.2.3 小结 | 第49-50页 |
6.3 监控管理的网关的基本概念 | 第50页 |
6.4 总体设计 | 第50-61页 |
6.4.1 需求分析 | 第50-51页 |
6.4.2 基本设计概述 | 第51页 |
6.4.3 系统主要模块 | 第51-52页 |
6.4.4 处理流程 | 第52-53页 |
6.4.5 接口设计 | 第53-60页 |
6.4.6 开发环境 | 第60-61页 |
6.5 报文过滤模块的实现 | 第61-65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: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