构造面曲率分析及三维可视化软件3DCAVF开发与应用
第一章 绪论 | 第1-21页 |
·微分几何学概述 | 第15-16页 |
·微分几何的产生 | 第15页 |
·微分几何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| 第15-16页 |
·微分几何的应用领域 | 第16页 |
·曲率分析是经典微分几何的重要内容 | 第16页 |
·地质构造研究中引入微分几何的必要性 | 第16-18页 |
·地质构造曲率分析应用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曲率分析在地质构造中的应用方法现状 | 第18页 |
·构造面的曲率计算方法现状 | 第18-19页 |
·曲率分析的计算机软件现状 | 第19页 |
·研究目标、内容和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曲率分析基本原理 | 第21-39页 |
·曲率分析的基本概念 | 第21页 |
·平面曲线的曲率 | 第21-23页 |
·平面曲线的参数方程 | 第21页 |
·平面曲线的曲率 | 第21-23页 |
·平面曲线的曲率半径、曲率中心及曲率圆 | 第23页 |
·空间曲线的曲率和挠率 | 第23-26页 |
·空间曲线的基本三棱形 | 第23-24页 |
·空间曲线的曲率 | 第24-25页 |
·空间曲线的挠率 | 第25页 |
·空间曲线的密切圆、曲率中心和曲率半径 | 第25-26页 |
·空间曲线在一点邻近的结构 | 第26页 |
·曲面的曲率及几何意义 | 第26-34页 |
·曲面的参数表示 | 第26-27页 |
·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| 第27-28页 |
·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 | 第28-29页 |
·曲面的第二基本形式 | 第29-30页 |
·曲面的法曲率 | 第30页 |
·曲面的主方向 | 第30-31页 |
·曲面的主曲率、平均曲率和高斯曲率 | 第31-32页 |
·曲面的形态和曲面分类 | 第32-43页 |
·高斯映射和高斯曲率的几何意义 | 第43-34页 |
·构造面曲率分析的数据处理与数值方法 | 第34-39页 |
·二维和三维数据插值 | 第35页 |
·数据失真处理 | 第35页 |
·趋势面的拟合计算 | 第35-36页 |
·微分表达式的差分计算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曲率分析在地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| 第39-51页 |
·引言 | 第39页 |
·线状和面状构造的矢量表达 | 第39-41页 |
·线状构造的矢量表达 | 第39页 |
·面状构造的矢量表达 | 第39页 |
·圆弧形褶皱的翼间角 | 第39-41页 |
·主曲率法进行构造裂缝预测 | 第41-45页 |
·构造面主应力与裂隙发育 | 第41页 |
·构造面曲率反映了裂缝发育与裂缝孔隙度 | 第41-42页 |
·薄板模型 | 第42页 |
·曲率微分计算公式的一般适用性 | 第42-43页 |
·二次趋势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法 | 第43-44页 |
·圆柱状褶皱的裂缝孔隙和渗透率估算 | 第44-45页 |
·构造层面的变形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构造面不同区域的形态分类 | 第45-46页 |
·构造面变形程度的刻画 | 第46-47页 |
·构造面塑性分析 | 第47页 |
·褶皱的形态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圆柱状褶皱的判别 | 第47页 |
·曲面形态与曲率摩尔圆 | 第47-48页 |
·褶皱形态的曲率图特征 | 第48-49页 |
·隐藏断层位置的探测 | 第49-50页 |
·滑脱断层曲率与金矿预测 | 第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3DCAVF软件设计与开发 | 第51-89页 |
·开发环境 | 第51-55页 |
·开发平台与编程语言选择 | 第51-52页 |
·OpenGL三维图形库 | 第52-55页 |
·系统结构设计 | 第55-58页 |
·程序功能设计与模块划分 | 第55-56页 |
·数据流程 | 第56页 |
·系统类库设计 | 第56-57页 |
·模块库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数据文件与接口 | 第58-61页 |
·离散构造数据文件 | 第58页 |
·标准化构造面网格数据文件 | 第58-59页 |
·曲率数据文件 | 第59页 |
·标准化三维数据文件 | 第59-60页 |
·其他数据文件与接口设计 | 第60页 |
·数据文件格式转换 | 第60-61页 |
·曲率分析模块 | 第61-68页 |
·数据结构 | 第61-62页 |
·曲率分析类的定义 | 第62-64页 |
·主要功能和关键算法实现 | 第64-68页 |
·三维可视化模块 | 第68-78页 |
·数据结构 | 第68-71页 |
·三维可视化类的定义 | 第71-74页 |
·主要功能和关键算法实现 | 第74-77页 |
·矢量计算 | 第77-78页 |
·控制模块与程序界面设计 | 第78-81页 |
·界面设计 | 第78-81页 |
·程序控制 | 第81页 |
·数据文件管理 | 第81页 |
·软件功能简介 | 第81-89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81页 |
·曲率计算与形态分析 | 第81页 |
·三维图形可视化 | 第81页 |
·图形控制与输出 | 第81-82页 |
·特殊效果实现 | 第82-89页 |
第五章 曲率分析在王场地区的应用 | 第89-101页 |
·引言 | 第89页 |
·地质背景 | 第89-90页 |
·王场背斜构造 | 第89-90页 |
·断层构造 | 第90页 |
·构造演化 | 第90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90-92页 |
·构造面数据采样 | 第90页 |
·数据插值与网格化 | 第90页 |
·构造面多项式拟合 | 第90-92页 |
·王场构造面的三维可视化 | 第92-93页 |
·曲率计算与裂缝发育区预测 | 第93-98页 |
·主曲率和高斯曲率计算 | 第93-94页 |
·王场地区构造面裂缝油气分布 | 第94-95页 |
·主曲率云图与裂缝油气发育区的关系 | 第95-96页 |
·高斯曲率云图与裂缝油气发育区的关系 | 第96-98页 |
·褶皱形态分析与裂缝空隙度估算 | 第98-100页 |
·二次趋势面拟合 | 第98-99页 |
·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 | 第99页 |
·裂缝孔隙和渗透率估算 | 第99-100页 |
·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101-103页 |
·取得的主要进展 | 第101-102页 |
·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展望 | 第102-103页 |
致谢 | 第103-104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04-10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