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舶结构疲劳评估及其应力分析方法研究
1 引言 | 第1-13页 |
·关于疲劳强度 | 第8-9页 |
·船体结构疲劳强度及其分析方法 | 第9-10页 |
·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校核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2 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校核的理论基础及基本方法 | 第13-21页 |
·疲劳累积损伤 | 第13页 |
·S-N曲线 | 第13-18页 |
·基于试验的S-N曲线 | 第13-14页 |
·双对数坐标下的S-N曲线 | 第14-16页 |
·各船级社所使用的S-N曲线 | 第16-18页 |
·应力范围的长期分布 | 第18-19页 |
·应力范围的Weibull分布模型 | 第18-19页 |
·应力范围的分段连续型分布模型 | 第19页 |
·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校核的基本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直接计算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简化方法 | 第20-21页 |
3 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校核的简化方法 | 第21-34页 |
·概述 | 第21-22页 |
·疲劳载荷计算 | 第22-30页 |
·船体梁的波浪诱导总弯矩的计算 | 第23-25页 |
·海水动压力的计算 | 第25-29页 |
·舱内货物压力的计算 | 第29-30页 |
·应力范围计算 | 第30-32页 |
·总体应力范围的计算 | 第30-31页 |
·局部应力范围的计算 | 第31-32页 |
·设计应力范围的合成 | 第32页 |
·疲劳累积损伤度计算 | 第32-34页 |
4 关于疲劳应力的一些讨论 | 第34-42页 |
·应力的三种类型 | 第34-37页 |
·名义应力和名义应力法 | 第34-35页 |
·热点应力和热点应力法 | 第35-36页 |
·切口应力 | 第36-37页 |
·名义应力法与热点应力法的比较 | 第37-38页 |
·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疲劳应力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Weibull形状参数的影响 | 第39-42页 |
5 影响疲劳强度的若干因素及一般处理方法 | 第42-50页 |
·平均应力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·残余应力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腐蚀环境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制造工艺的影响 | 第47页 |
·板厚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·节点疲劳性能优化 | 第48-50页 |
·型材连接形式 | 第48页 |
·型材形式的选取 | 第48-49页 |
·控制疲劳应力水平的方法 | 第49-50页 |
6 热点应力法的进一步研究 | 第50-73页 |
·概述 | 第50-52页 |
·有限元模型及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| 第52-63页 |
·计算模型及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计算结果 | 第54-60页 |
·讨论及建议 | 第60-63页 |
·对一典型的船舶结构节点的研究 | 第63-71页 |
·验证热点应力计算方法 | 第65-66页 |
·比较补板偏心影响的计算 | 第66-67页 |
·典型节点的计算结果及讨论 | 第67-71页 |
·热点应力法的S-N曲线 | 第71页 |
·关于疲劳节点 | 第71-73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·总结和结论 | 第73页 |
·进一步工作展望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