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新品种生物学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
| 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| 1 引言 | 第10-17页 |
| ·果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评价 | 第10-11页 |
| ·杏开花授粉生物学 | 第11-14页 |
| ·杏开花生物学 | 第11-13页 |
| ·杏授粉生物学 | 第13-14页 |
| ·杏树营养生物学 | 第14-16页 |
| ·碳素营养特点 | 第14-15页 |
| ·矿质营养特性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17-21页 |
| ·杏品种花期冻害调查 | 第17-18页 |
| ·降温过程 | 第17页 |
| ·调查地点及品种 | 第17页 |
| ·调查方法及标准 | 第17-18页 |
| ·开花授粉生物学研究 | 第18-19页 |
| ·供试品种 | 第18页 |
| ·不同品种的授粉试验 | 第18-19页 |
| ·花粉的采集与活力测定 | 第18-19页 |
| ·调查项目及方法 | 第19页 |
| ·结果习性与果实特性 | 第19-20页 |
| ·结果习性 | 第19-20页 |
| ·果实特性 | 第20页 |
| ·控释肥对杏树及土壤营养特性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20页 |
| ·施肥处理 | 第20-21页 |
| ·样品采集与处理 | 第21页 |
| ·测定方法 | 第21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1-41页 |
| ·杏品种花期冻害调查 | 第21-23页 |
| ·不同砧木及不同树势对冻害程度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·杏花芽发育时期对冻害程度的影响 | 第22页 |
| ·杏品种花器官抗寒性比较 | 第22-23页 |
| ·开花授粉生物学研究 | 第23-28页 |
| ·开花期、有效花及自然座果率的比较 | 第23-25页 |
| ·部分杏品种花粉活力和萌发力的比较 | 第25页 |
| ·部分杏品种自花授粉座果率的比较 | 第25-26页 |
| ·不同品种授粉对红丰、新世纪及特早红座果率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| ·结果习性与果实特性 | 第28-29页 |
| ·结果习性 | 第28-29页 |
| ·果实特性 | 第29页 |
| ·控释肥对杏树及土壤营养特性的影响 | 第29-38页 |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杏树生长的影响 | 第29-32页 |
| ·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| 第32-38页 |
| ·不同土层有效氮的含量变化 | 第32-33页 |
| ·不同土层速效磷的含量变化 | 第33-36页 |
| ·不同土层有效钾的含量变化 | 第36-38页 |
| ·两品种在示范基地的表现 | 第38页 |
| ·红丰与新世纪杏无公害高效露地栽培技术 | 第38-41页 |
| ·杏园建立 | 第38-39页 |
| ·肥水管理 | 第39页 |
| ·病虫害防治 | 第39-40页 |
| ·整形修剪 | 第40-41页 |
| ·采收包装 | 第41页 |
| 4 讨论 | 第41-44页 |
| ·杏树营养与施肥 | 第41-43页 |
| ·树体营养与抗寒 | 第43页 |
| ·关于杏树基础生物学研究与栽培 | 第43-44页 |
| 5 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| 图版 | 第49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