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乐治疗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生“表演焦虑”心理干预的实证性研究--以天津音乐学院声乐表演专业为例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绪论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“焦虑”与“表演焦虑” | 第9-13页 |
| ·焦虑的定义及表现 | 第9页 |
| ·焦虑的分类 | 第9页 |
| ·状态性焦虑 | 第9页 |
| ·特制性焦虑 | 第9页 |
| ·引起焦虑的因素 | 第9-10页 |
| ·生物学因素 | 第9页 |
| ·心理因素 | 第9页 |
| ·社会因素 | 第9-10页 |
| ·焦虑的生理机制 | 第10页 |
| ·“表演焦虑”的定义及表现 | 第10页 |
| ·引起“表演焦虑”的因素 | 第10-12页 |
| ·生理因素 | 第10页 |
| ·心理因素 | 第10-11页 |
| ·社会因素 | 第11-12页 |
| ·“表演焦虑”的生理机制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音乐与音乐治疗 | 第13-20页 |
| ·音乐属性 | 第13-14页 |
| ·音乐的无造型性 | 第13页 |
| ·音乐的非语义性 | 第13-14页 |
| ·音乐、情绪、健康之间的关系 | 第14-16页 |
| ·音乐与情绪 | 第14-15页 |
| ·情绪与健康 | 第15页 |
| ·音乐与健康 | 第15-16页 |
| ·音乐治疗 | 第16-18页 |
| ·音乐治疗的定义 | 第16页 |
| ·音乐治疗的原理 | 第16页 |
| ·音乐治疗的技法 | 第16-17页 |
| ·音乐治疗的功能作用 | 第17-18页 |
| ·音乐治疗与“表演焦虑” | 第18-20页 |
| ·国内外关于“表演焦虑”文献综述 | 第18-20页 |
| 第三章 研究设计 | 第20-24页 |
| ·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·研究问题的提出 | 第20页 |
| ·本文的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| ·调查问卷的编创设计 | 第21页 |
| ·调查问卷的编创思路 | 第21页 |
| ·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21页 |
| ·治疗音乐的编创与原则 | 第21-22页 |
| ·治疗音乐的基本思路 | 第21-22页 |
| ·治疗音乐的编创原则 | 第22页 |
| ·本研究的预期与创新 | 第22-24页 |
| ·本研究的预期 | 第22-23页 |
| ·本研究的创新 | 第23-24页 |
| 第四章 调查问卷的实施及数据分析 | 第24-28页 |
| ·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| 第24-25页 |
| ·调查对象选取 | 第24页 |
| ·调查工具、实施过程 | 第24页 |
| ·调查结果 | 第24-25页 |
| ·十六卡特尔数据统计 | 第25-26页 |
| ·讨论 | 第26-28页 |
| ·生理因素 | 第26页 |
| ·心理因素 | 第26页 |
| ·社会因素 | 第26-28页 |
| 第五章 音乐对“表演焦虑”的干预研究 | 第28-35页 |
| ·实施过程 | 第28页 |
| ·被试与分组 | 第28页 |
| ·试验的仪器设备 | 第28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8页 |
| ·数据统计工具 | 第28页 |
| ·聆听音乐前后生理指标的对比和分析 | 第28-34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28-29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29页 |
| ·数据结果 | 第29-34页 |
| ·讨论 | 第34-35页 |
| 第六章 意见与建议 | 第35-39页 |
| ·由“表演焦虑”引起的思考 | 第35-36页 |
| ·平和心态、投情作品 | 第35页 |
| ·夯实技术,增强自信 | 第35-36页 |
| ·加强舞台实践经验 | 第36页 |
| ·增强场景记忆效应 | 第36页 |
| ·由声乐教师引起的思考 | 第36-37页 |
| ·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 | 第36-37页 |
| ·以鼓励为主的教育理念 | 第37页 |
| ·做好学生赛、试前的心理辅导 | 第37页 |
| ·局限与展望 | 第37-38页 |
| ·局限 | 第37-38页 |
| ·展望 | 第38页 |
| ·结语 | 第38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| 附录 | 第40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