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隋、唐至清前期(581~1840年)论文--清前期(1616~1840年)论文

流动的空间: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--以苏州地区为中心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 绪论第8-22页
 第一节 问题的提出和学术史回顾第8-14页
 第二节 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篇章结构第14-22页
第二章 水乡:市镇和农村联络的前提第22-38页
 第一节 以水路为主的交通网络和市镇分布格局第22-29页
 第二节 船--作为联络城乡的工具与出行的临时居所第29-38页
第三章 超越模糊的边界: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多层次往来第38-56页
 第一节 航船与乡脚第38-42页
 第二节 茶馆:城乡的信息集散地和联络处第42-45页
 第三节 村庙和镇庙:从民间信仰透视城乡关系第45-56页
第四章 一田两主和主佃关系的新格局第56-73页
 第一节 一田两主制及对主佃关系的影响第56-62页
 第二节 抗租事件和租栈的设立第62-68页
 第三节 小结第68-73页
第五章 在城与在乡:士绅的生活空间及对乡村的影响--以吴江震泽为例第73-94页
 第一节 从居所的变动透视士绅的城居与乡居第74-82页
 第二节 耕读与服贾:士绅择业对居所的影响第82-85页
 第三节 乡村公益活动组织者身份的变化第85-89页
 第四节 余论第89-94页
第六章 嘉定宝山的分厂制度:城乡的分立和整合第94-116页
 第一节 赈济活动与分厂传统的确立第95-102页
 第二节 “厂董”职责的扩大和“(粥)厂”功能的转化第102-104页
 第三节 从厂镇合流到地方自治第104-110页
 第四节 小结第110-116页
结语第116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44页
附录一第144-149页
附录二第149-164页

论文共1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目标—分层—导学”教学方法的探索--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
下一篇:QF集团员工内部培训体系的再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