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--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--花生病虫害论文

花生抗黄曲霉(Aspergillus flavus Link)侵染和产毒机制以及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

致谢第1-9页
缩写词表第9-10页
中文摘要第10-13页
英文摘要第13-18页
前言第18-25页
第一章 花生种子固有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因子的研究第25-61页
 第一节 种皮蜡质和角质层与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关系的研究第25-35页
  1、 引言第25-26页
 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26-27页
 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27-31页
   3.1 品种间A.flavus平均感染率和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差异第27-29页
   3.2 品种间种皮蜡质含量的差异第29页
   3.3 品种间种皮蜡质提取物抑菌效果的比较第29页
   3.4 去除蜡质对花生种仁黄曲霉感染和产毒的影响第29-31页
   3.5 去除角质层对花生种仁黄曲霉感染和产毒的影响第31页
   3.6 去除蜡质和角质层对花生种仁黄曲霉感染和产毒的影响第31页
   3.7 种皮蜡质超显微结构的差异第31页
  4、 讨论第31-35页
 第二节 花生种子抗黄曲霉蛋白质提取、纯化的研究第35-54页
  1、 引言第35-36页
 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36-39页
 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39-53页
   3.1 抗-感品种酸性和中性提取蛋白含量的差异第39-40页
   3.2 抗-感品种酸性和中性提取蛋白PAGE图谱的差异第40页
   3.3 抗-感品种酸性和中性提取蛋白SDS-PAGE图谱的差异第40-42页
   3.4 酸性和中性提取蛋白的体外抑制A.flavus的试验第42-43页
   3.5 pH2.8提取蛋白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和抑菌效果第43-44页
   3.6 80%硫酸铵沉淀蛋白抗菌组分的分离和纯化第44-47页
   3.7 26.3kDa和14.2kDa蛋白质肽质量指纹图谱的分析第47页
   3.8 26.3kDa和14.2kDa蛋白质体外抑制A.flavus的效果第47-53页
  4、 讨论第53-54页
 第三节 胰蛋白酶抑制剂与抗性的关系第54-61页
  1、 引言第54页
 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54-55页
 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55-59页
   3.1 花生种子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纯化和分子量测定第55-56页
   3.2 胰蛋白酶抑制剂对黄曲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第56-57页
   3.3 抗—感品种胰蛋白抑制剂含量的差异第57-58页
   3.4 抗—感品种胰蛋白抑制剂活性的比较第58页
   3.5 抗—感品种胰蛋白抑制剂体外抑制A.flavus效果的比较第58-59页
  4、 讨论第59-61页
第二章 花生抗黄曲霉侵染防卫反应机制的研究第61-101页
 第一节 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变化与抗性的关系第61-67页
  1、 引言第61-62页
 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62页
 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62-65页
   3.1 多酚氧化酶(PO)活性与抗性的关系第62-63页
   3.2 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与抗性的关系第63页
   3.3 苯丙氨酸解氨酶(PAL)活性与抗性的关系第63-65页
   3.4 木质素的累积与抗性的关系第65页
  4、 讨论第65-67页
 第二节 活性氧及膜质过氧化与花生抗黄曲霉侵染的关系第67-75页
  1、 引言第67页
 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67-69页
 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69-73页
   3.1 脂氧合酶(LOX)活性的变化第69页
   3.2 超氧阴离子自由基(O_2~(.-))产生速率的变化第69-70页
   3.3 过氧化氢(H_2O_2)含量的变化第70-71页
   3.4 羟自由基(OH~.)含量的变化第71-72页
   3.5 超氧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变化第72-73页
   3.6 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的变化第73页
   3.7 丙二醛(MDA)含量的变化第73页
  4、 讨论第73-75页
 第三节 白藜芦醇诱导与抗性的关系第75-81页
  1、 引言第75-76页
 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76-77页
 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77-79页
   3.1 白藜芦醇标样的测定第77页
   3.2 抗-感品种种子感染A.flavus后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第77-78页
   3.3 放线菌素D和放线菌酮处理对白藜芦醇诱导的影响第78-79页
  4、 讨论第79-81页
 第四节 病程相关蛋白质的诱导与抗性的关系第81-90页
  1、 引言第81-82页
 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82-83页
 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83-88页
   3.1 接种后子叶和胚芽酸性缓冲提取蛋白质PAGE的分析第83-84页
   3.2 接种后酸性提取蛋白质SDS-PAGE分析第84-88页
   3.3 接种后中性提取蛋白质SDS-PAGE分析第88页
   3.4 抗胰蛋白酶水解敏感性试验第88页
  4、 讨论第88-90页
 第五节 几丁质酶、β-1-3-葡聚糖酶活性和多态性的诱导与抗性的关系第90-101页
  1、 引言第90-91页
 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91-93页
 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93-99页
   3.1 几丁质酶活性与抗性的关系第93-94页
   3.2 β-1-3-葡聚糖酶活性与抗性的关系第94-95页
   3.3 几丁质酶多态性与抗性的关系第95-96页
   3.4 β-1-3-葡聚糖酶多态性与抗性的关系第96-97页
   3.5 几丁质酶分离纯化及分子量的测定第97-98页
   3.6 几丁质酶对黄曲霉细胞壁降解、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第98-99页
  4、 讨论第99-101页
第三章 花生抗黄曲霉侵染遗传规律的研究第101-109页
 1、 引言第101页
 2、 材料与方法第101-103页
 3、 结果与分析第103-108页
  3.1 亲本株系和杂种F_1代株系的抗性分析第103-104页
  3.2 细胞质效应分析第104页
  3.3 胚乳效应分析第104-105页
  3.4 主基因效应分析第105-106页
  3.5 微效基因效应分析第106-107页
  3.6 主-微效基因的连锁关系第107-108页
 4、 讨论第108-109页
总论第109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22页

论文共12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评价系统的研究
下一篇:《案例》:A通信(中国)有限公司的战略发行--面对市场变化的企业战略改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