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1 国内外技术现状分析 | 第8-9页 |
2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评价系统的理论构建 | 第9-16页 |
2.1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评价的涵义和内容 | 第9页 |
2.2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9-16页 |
2.2.1 建立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9-10页 |
2.2.2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评价的指标体系的构成 | 第10-12页 |
2.2.2.1 体现森林资源资产经营经济效益的指标 | 第10-11页 |
2.2.2.2 体现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的指标 | 第11页 |
2.2.2.3 体现林地生产能力的指标 | 第11页 |
2.2.2.4 体现森林资源社会效益的指标 | 第11-12页 |
2.2.3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效果评价方法 | 第12-16页 |
2.2.3.1 应用AHP(层次分析法)对各指标赋予权重 | 第12页 |
2.2.3.2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图 | 第12-13页 |
2.2.3.3 构造判断矩阵及进行一致性检验 | 第13页 |
2.2.3.4 各指标对总目标的贡献度 | 第13-14页 |
2.2.3.5 应用功效系数法对森林资源经营效果进行总评分 | 第14页 |
2.2.3.6 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的初步确定 | 第14-15页 |
2.2.3.7 生成经营评价报告 | 第15-16页 |
3 森林资源资产经营评价软件系统说明 | 第16-39页 |
3.1 软件系统总述 | 第16-20页 |
3.1.1 系统开发环境、开发语言的选择 | 第17页 |
3.1.2 系统开发原则及依据 | 第17页 |
3.1.3 系统总体框架 | 第17-20页 |
3.2 系统使用说明 | 第20-26页 |
3.2.1 系统安装 | 第20页 |
3.2.2 系统运行硬件环境 | 第20页 |
3.2.3 系统运行软件环境 | 第20页 |
3.2.4 评估子系统说明 | 第20-26页 |
3.2.4.1 评估方法的确定 | 第20-21页 |
3.2.4.2 小班评估法的提出 | 第21-22页 |
3.2.4.3 小班评估法的基本步骤 | 第22-23页 |
3.2.4.4 小班生产条件调查 | 第23-26页 |
3.2.5 评价子系统说明 | 第26页 |
3.3 系统界面 | 第26-27页 |
3.4 评估子系统各模块说明 | 第27-34页 |
3.4.1 数据库管理 | 第27-34页 |
3.4.1.1 小班评估数据输入 | 第27页 |
3.4.1.2 经济技术指标输入 | 第27-28页 |
3.4.1.3 木材价格输入 | 第28-29页 |
3.4.1.4 二类数据处理 | 第29-32页 |
3.4.1.5 数据筛选与检查 | 第32-33页 |
3.4.1.6 数据查询及排序 | 第33-34页 |
3.4.1.7 数据初始化 | 第34页 |
3.4.2 报表预览及打印 | 第34页 |
3.5 评价子系统说明 | 第34-39页 |
3.5.1 森林资源资产收益率 | 第34-35页 |
3.5.2 内部收益率 | 第35-37页 |
3.5.3 净现值率 | 第37页 |
3.5.4 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能力指数 | 第37-38页 |
3.5.5 单位面积产值、单位蓄积产值及单位面积资产 | 第38页 |
3.5.6 社会经济收益率及年产值社会贡献率 | 第38-39页 |
4 实证分析 | 第39-48页 |
4.1 A林场的基本情况 | 第39页 |
4.2 A林场的森林资源统计 | 第39-40页 |
4.3 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| 第40-43页 |
4.3.1 营林生产成本 | 第40页 |
4.3.2 木材价格 | 第40-41页 |
4.3.3 木材经营成本 | 第41-42页 |
4.3.4 税、金、费 | 第42页 |
4.3.5 出材率方程 | 第42-43页 |
4.3.6 幼龄林林分平均高生长方程 | 第43页 |
4.4 评估结果及评价分析 | 第43-48页 |
4.4.1 经营评价指标值的测算 | 第47-48页 |
4.4.2 评价指标值计算结果讨论 | 第48页 |
5 相关分析与说明 | 第48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