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引言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船舶登记制度概述 | 第14-20页 |
第一节 船舶登记 | 第14-15页 |
一、船舶登记的概念 | 第14页 |
二、我国船舶登记的主管机关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船舶登记制度历史简况和意义 | 第15-18页 |
第三节 船舶登记的种类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船舶国籍登记 | 第20-45页 |
第一节 船舶国籍 | 第20-22页 |
一、船舶国籍概念 | 第20页 |
二、授予船舶国籍的原因 | 第20-22页 |
三、船舶国籍的意义 | 第22页 |
第二节 各国船舶国籍登记条件的区别 | 第22-25页 |
一、船舶国籍登记授籍条件的参考因素 | 第22页 |
二、各国船舶国籍登记条件的差异 | 第22-25页 |
(一) 比较分析 | 第22-24页 |
(二) 正常登记与开放登记的分化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正常登记制度 | 第25-26页 |
一、正常登记制度简述 | 第25页 |
二、有关正常登记制度的利弊分析 | 第25-26页 |
(一) 严格登记的有利方面 | 第25-26页 |
(二) 弊端及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 | 第26页 |
第四节 开放登记制度 | 第26-34页 |
一、开放登记与方便旗船 | 第26-27页 |
二、有关开放登记制度的利弊分析 | 第27-30页 |
(一) 悬挂方便旗的优势 | 第27-28页 |
(二) 弊端 | 第28页 |
(三) 国际社会的态度 | 第28-30页 |
三、开放登记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 | 第30-34页 |
(一) 国轮移籍海外的表现及危害 | 第30-33页 |
(二) 国轮移籍海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| 第33-34页 |
第五节 第二船籍登记制度 | 第34-45页 |
一、第二船籍登记制度概述 | 第34-36页 |
(一) 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的含义及背景 | 第34页 |
(二) 发展简况 | 第34-36页 |
(三) 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的种类 | 第36页 |
二、第二船籍登记制度优势分析 | 第36-39页 |
(一) 各国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的共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(二) 第二船籍登记制度与传统船舶登记制度的比较优势 | 第37-39页 |
三、在我国建立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的思考 | 第39-40页 |
(一) 国情分析 | 第39页 |
(二) 保税港区试行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的政策基础 | 第39-40页 |
四、我国试行第二船籍登记制度的建议 | 第40-45页 |
(一) 有关登记条件的设定 | 第40-43页 |
(二) 有关法律文件的效力层次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船舶物权登记 | 第45-61页 |
第一节 船舶物权登记的理论依据 | 第45-47页 |
一、不动产公示 | 第45页 |
二、船舶的不动产性 | 第45-47页 |
第二节 船舶物权登记的类型及程序 | 第47-50页 |
一、船舶所有权登记 | 第47-48页 |
(一) 概念 | 第47页 |
(二) 程序 | 第47-48页 |
二、船舶抵押权登记 | 第48-49页 |
(一) 概念 | 第48页 |
(二) 程序 | 第48-49页 |
三、光船租赁登记 | 第49-50页 |
(一) 概念 | 第49页 |
(二) 程序 | 第49-50页 |
第三节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》对我国船舶物权登记制度的影响之一——船舶物权登记效力研究 | 第50-55页 |
一、物权登记效力的登记要件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 | 第50-51页 |
(一) 概念 | 第50页 |
(二) 两种效力原则的比较 | 第50页 |
(三) 我国立法中两种效力原则的表现 | 第50-51页 |
二、我国船舶物权变动登记效力采用登记对抗主义的分析 | 第51-53页 |
(一) 登记对抗主义的优越性分析 | 第51-52页 |
(二) 结论 | 第52-53页 |
三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》对我国船舶物权登记效力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(一) 概况 | 第53页 |
(二) 具体分析 | 第53-55页 |
第四节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》对我国船舶物权登记制度的影响之二——建立船舶预告登记制度研究 | 第55-61页 |
一、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| 第55-57页 |
(一) 我国《物权法》确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 | 第55页 |
(二) 有关不动产预告登记含义的比较 | 第55-56页 |
(三) 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所具有的功能 | 第56-57页 |
二、我国建立船舶预告登记制度的积极意义 | 第57-58页 |
三、建立船舶预告登记制度的设计构思 | 第58-61页 |
(一) 关于船舶预告登记的适用范围 | 第58-60页 |
(二) 关于船舶预告登记的申请程序 | 第60页 |
(三) 关于船舶预告登记的法律依据 | 第60-61页 |
结束语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5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