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第一部分 绪论 | 第7-15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(一) 现实意义 | 第8页 |
(二) 理论价值 | 第8-9页 |
三、研究综述 | 第9-12页 |
(一) 关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概念厘定 | 第9-10页 |
(二) 关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分类 | 第10页 |
(三) 对国外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| 第10-11页 |
(四)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嬗变 | 第11-12页 |
(五) 现有研究中的盲点 | 第12页 |
四、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| 第12-15页 |
(一)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3-15页 |
第二部分 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公共管理模式变革 | 第15-22页 |
一、交易成本分析视野下的管理模式变革 | 第15-18页 |
(一) 交易成本的概念钩沉与产生原因 | 第15-17页 |
(二) 交易成本视野下的管理模式变革解析 | 第17-18页 |
二、委托代理分析视角下的混合管理模式 | 第18-22页 |
(一)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| 第18-19页 |
(二)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三个控制手段 | 第19-20页 |
(三) 公共管理的三维模型构建 | 第20-22页 |
第三部分 高等教育的混合管理模式 | 第22-31页 |
一、经典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研究回顾 | 第22-24页 |
(一) 伯顿·克拉克的“经典三角”模型 | 第22-23页 |
(二) 弗兰斯·F·范富格特的质疑与修正 | 第23-24页 |
二、高等教育的混合管理模型 | 第24-25页 |
三、全球变革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混合管理模式 | 第25-31页 |
(一) 高等教育的市场改革及其特征 | 第25-27页 |
(二) 高等教育混合管理模式的表现 | 第27-31页 |
第四部分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嬗变 | 第31-44页 |
一、历史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及其成就 | 第31-32页 |
(一) 1949至1976:层级管理下的高等教育 | 第31-32页 |
(二) 1978-2011: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 | 第32页 |
二、政策分权视野下的学术权力提升 | 第32-34页 |
三、质量保障视野下的国家权威巩固 | 第34-36页 |
四、财政改革背景下的市场力量增强 | 第36-43页 |
(一) 政府资助的削减 | 第36-37页 |
(二) 学费制的运行 | 第37-39页 |
(三) 政府资金的选择性支持 | 第39-40页 |
(四) 大学内部激励系统的构建 | 第40-41页 |
(五) 重建民办大学 | 第41-43页 |
五、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部分 我国高等教育混合管理模式的制衡结构 | 第44-51页 |
一、微弱的大学自主权:政策分权的形式化 | 第44-46页 |
二、政府权力的巩固:质量保障下的监督体系 | 第46-48页 |
三、市场力量的增加:适者生存下的竞争机制 | 第48-50页 |
四、管理模式的嬗变:制衡生态下的结构特征 | 第50-51页 |
第六部分 结论 | 第51-54页 |
一、主要结论 | 第51-52页 |
二、研究建议 | 第52-53页 |
三、未来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