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导论 | 第9-12页 |
(一) 写作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(三) 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一、电子政务研究的理论前提 | 第12-22页 |
(一) 电子政务产生背景及发展动因 | 第12-17页 |
1. 电子政务的产生背景 | 第12-15页 |
2. 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因 | 第15-17页 |
(二) 电子政务的科学内涵 | 第17-20页 |
1. 电子与政务的关系 | 第19页 |
2. 电子政务与信息化的关系 | 第19-20页 |
3.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关系 | 第20页 |
(三) 建设电子政务的意义 | 第20-22页 |
1. 服务于公众 | 第21页 |
2.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| 第21页 |
3. 加强监管、促进政务公开 | 第21-22页 |
4. 简化行政运作的程序 | 第22页 |
二、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| 第22-30页 |
(一)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| 第22-25页 |
1. 起步阶段 | 第22-23页 |
2. 推进阶段 | 第23页 |
3.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 | 第23-24页 |
4. 高速发展阶段 | 第24-25页 |
5. 全面规划、整体发展、实质应用的新阶段 | 第25页 |
(二)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| 第25-27页 |
1.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 | 第25-26页 |
2. 基础建设方面,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 | 第26-27页 |
3. 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 | 第27页 |
4. 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,功能不断加强,双向互动性有所提高 | 第27页 |
(三)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0页 |
1. 对电子政务作用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| 第28页 |
2. 发展不平衡,出现了明显的“数字鸿沟” | 第28-29页 |
3. 盲目性和短期化效应 | 第29页 |
4. 重硬件投入,轻软件开发与应用 | 第29页 |
5. 重技术改造,轻体制改革 | 第29-30页 |
三、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定位分析 | 第30-38页 |
(一)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 | 第30-33页 |
1.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路径选择 | 第30-32页 |
2.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 | 第32-33页 |
(二) 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定位分析 | 第33-38页 |
四、我国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| 第38-43页 |
(一) 增强认识,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| 第38-39页 |
(二) 统一规划,整合资源,加强建设 | 第39-40页 |
(三) 加强立法,建立规范 | 第40-41页 |
1. 加快电子政务基本法的制定 | 第40页 |
2.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| 第40-41页 |
3. 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程度,尽快出台《政府信息公开法》 | 第41页 |
4. 加强对电子政务标准的立法 | 第41页 |
(四)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,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| 第41-42页 |
(五) 努力缩小“数字鸿沟” | 第42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后记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