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末民初江苏自开商埠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9-11页 |
二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 学术史回顾 | 第12-15页 |
四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| 第15页 |
五 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江苏自开商埠的历史条件 | 第16-27页 |
第一节 区位优势与经济基础 | 第17-21页 |
一 地理优势 | 第17-18页 |
二 交通优势 | 第18-20页 |
三 经济基础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内力推动和外力冲击 | 第21-27页 |
一 内力推动 | 第21-24页 |
二 外力冲击 | 第24-27页 |
第二章 江苏自开商埠的历史概况 | 第27-45页 |
第一节 清季江苏自开商埠的概况 | 第27-36页 |
一 吴淞 | 第27-30页 |
二 海州 | 第30-32页 |
三 下关 | 第32-34页 |
四 天生港 | 第34-36页 |
第二节 民国江苏自开商埠概况 | 第36-45页 |
一 浦口 | 第37-38页 |
二 再开吴淞 | 第38-40页 |
三 再开海州 | 第40-42页 |
四 徐州 | 第42-43页 |
五 无锡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江苏自开商埠的制度安排及主权问题 | 第45-61页 |
第一节 行政管理权的明晰 | 第45-49页 |
一 抵制租界、维护主权 | 第46-47页 |
二 管理权归属明确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土地使用的规范 | 第49-52页 |
一 租费租期和数量 | 第49-51页 |
二 土地的取得方式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立法和司法的自主 | 第52-56页 |
一 正规的立法程序 | 第52-54页 |
二 自主的司法实施 | 第54-56页 |
第四节 近代海关的建置及其制度安排 | 第56-61页 |
一 海关的建置 | 第57-58页 |
二 海关及税捐制度安排 | 第58-61页 |
第四章 江苏自开商埠的经济状况 | 第61-86页 |
第一节 进出口贸易的扩大 | 第61-68页 |
一 进出口贸易概况的分析 | 第61-66页 |
二 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| 第66-68页 |
第二节 关税收支状况分析 | 第68-73页 |
一 关税收入状况分析 | 第68-70页 |
二 关税支出状况分析 | 第70-73页 |
第三节 金融、保险业的兴盛 | 第73-78页 |
一 金融业的兴盛 | 第73-75页 |
二 保险业的繁荣 | 第75-78页 |
第四节 工商企业的发展 | 第78-86页 |
一 工商企业发展的概况 | 第78-82页 |
二 工商企业发展的分析 | 第82-86页 |
第五章 江苏自开商埠的评价 | 第86-97页 |
第一节 江苏自开商埠的特点 | 第86-88页 |
一 地域分布独特与类型多样 | 第86-87页 |
二 商埠界址明确 | 第87-88页 |
第二节 江苏自开商埠面临的问题 | 第88-93页 |
一 商埠资金短缺 | 第88-90页 |
二 政治矛盾与社会冲突 | 第90-93页 |
第三节 江苏自开商埠影响的探析 | 第93-97页 |
一 积极影响的探讨 | 第93-94页 |
二 消极影响的分析 | 第94-97页 |
结论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06-107页 |
后记 | 第107-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