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1.3.3 研究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1.3.4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| 第20-24页 |
2.1 “三网融合”概述 | 第20页 |
2.2 广播电视媒体 | 第20-21页 |
2.2.1 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| 第20-21页 |
2.2.2 广播电视专业化 | 第21页 |
2.2.3 频道制 | 第21页 |
2.3 PEST分析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4 定位理论 | 第22页 |
2.5 管理机制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6 运行机制理论 | 第23页 |
2.7 成本管理理论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“三网融合”趋势下广电媒体宏观环境分析 | 第24-30页 |
3.1 政治环境分析 | 第24页 |
3.2 经济环境分析 | 第24-25页 |
3.3 社会环境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4 科技环境分析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“三网融合”趋势下广电媒体管理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30-40页 |
4.1 我国广播电视管理机制发展历程 | 第30-35页 |
4.1.1 初建时期(1949 年—1977 年) | 第30页 |
4.1.2 改革转型期(1978 年—1991 年) | 第30-31页 |
4.1.3 改革探索期(1992 年—2002 年) | 第31-32页 |
4.1.4 改革深化期(2002 年至今) | 第32-35页 |
4.2 未来几年IPTV用户发展前景预测 | 第35-36页 |
4.3 我国广电媒体管理机制的显著特征 | 第36页 |
4.4 当前广电媒体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0页 |
4.4.1 机构行政化 | 第37页 |
4.4.2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经验 | 第37页 |
4.4.3 人力资源管理较为滞后 | 第37-38页 |
4.4.4 内容建设乏力 | 第38-39页 |
4.4.5 成本管理效能较低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“三网融合”趋势下广电媒体管理运行对策措施 | 第40-48页 |
5.1 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 | 第40-42页 |
5.1.1 进行产权改革,明确市场竞争主体 | 第40-41页 |
5.1.2 开放合作,构建多元经营结构 | 第41-42页 |
5.2 树立科学管理理念 | 第42-43页 |
5.2.1 构架科学的组织层级 | 第42页 |
5.2.2 构建科学的频道权责利体系 | 第42页 |
5.2.3 推进科学的制播分离 | 第42-43页 |
5.3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| 第43-44页 |
5.3.1 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| 第43页 |
5.3.2 规范人才引进机制 | 第43-44页 |
5.4 提升内容管理水平 | 第44-47页 |
5.4.1 着力提升广播电视媒体舆论引导力 | 第44页 |
5.4.2 强化广播电视的定位理念 | 第44-45页 |
5.4.3 加强广播电视媒体品牌建设 | 第45页 |
5.4.4 充分挖掘运用市场需求 | 第45-46页 |
5.4.5 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产业链 | 第46-47页 |
5.5 加强成本管理 | 第47-4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6.1 结论 | 第48-49页 |
6.1.1 “三网融合”是科学技术和媒体竞争格局日益多元化的产物 | 第48页 |
6.1.2 “三网融合”需对广电媒体进行宏观环境分析 | 第48页 |
6.1.3 “三网融合”可以缓解或解决广电媒体存在的问题 | 第48页 |
6.1.4 “三网融合”要真正实施必须有相应的对策措施 | 第48-49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