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细胞永生化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7页 |
| ·引言 | 第10页 |
| ·关于细胞的衰老、危机、永生化 | 第10-11页 |
| ·衰老 | 第10页 |
| ·危机 | 第10-11页 |
| ·永生化 | 第11页 |
| ·细胞永生化的分子机制 | 第11-13页 |
| ·P53 | 第11页 |
| ·PRb | 第11-13页 |
| ·促使细胞永生的基本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·病毒转染 | 第13-14页 |
| ·端粒酶 | 第14-15页 |
| ·放射性因素 | 第15页 |
| ·癌基因、原癌基因 | 第15页 |
| ·永生化细胞的检测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检测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整合及表达情况 | 第15-16页 |
| ·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| 第16页 |
| ·永生化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 | 第16页 |
| ·永生化细胞功能的检测 | 第16页 |
| ·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癌基因STAT3 的研究近况 | 第17-23页 |
| ·引言 | 第17页 |
| ·STAT3 的基本结构及生理功能 | 第17-18页 |
| ·STAT3 的激活途径 | 第18页 |
| ·JAK-Stat 途径 | 第18页 |
| ·Ras-MAPK 途径 | 第18页 |
| ·非受体型酪氨酸酶激活作用 | 第18页 |
| ·STAT3 与疾病的关系 | 第18-23页 |
| ·Stat3 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| 第18-19页 |
| ·Stat3 与肿瘤的形成及侵袭 | 第19-21页 |
| ·Stat3 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| 第21页 |
| ·Stat3 与其他疾病 | 第21-22页 |
| ·Stat3 与疾病治疗 | 第22页 |
| ·展望 | 第22-23页 |
| 第三章 乳腺上皮细胞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8页 |
| ·引言 | 第23页 |
| ·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 | 第23-25页 |
| ·组织块培养法 | 第23页 |
| ·非酶学消化法(螯合或解聚溶液) | 第23-24页 |
| ·酶消化分离法 | 第24-25页 |
| ·乳腺上皮细胞的纯化 | 第25页 |
| ·密度梯度离心 | 第25页 |
| ·滤膜分离 | 第25页 |
| ·流式细胞技术 | 第25页 |
| ·贴壁选择 | 第25页 |
| ·成纤维细胞的去除 | 第25-26页 |
| ·克隆板克隆 | 第25-26页 |
| ·机械刮除法 | 第26页 |
| ·克隆环分离法 | 第26页 |
| ·相差消化法 | 第26页 |
| ·相差贴壁法 | 第26页 |
| ·小结 | 第26-28页 |
| 第四章 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STAT3 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28-3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4页 |
| ·材料 | 第28-3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1-34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34-37页 |
| ·原代培养的牛乳腺上皮细胞形态特征 | 第34-35页 |
| ·STAT3 基因的扩增及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| 第35-36页 |
| ·序列分析结果 | 第36-37页 |
| ·讨论 | 第37页 |
| 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第五章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牛乳腺上皮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| 第38-47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38-42页 |
| ·材料 | 第38页 |
| ·试剂配制 | 第38-3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39-42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42-45页 |
| ·RT- PCR 检测细胞中Stat3 mRNA | 第42-43页 |
| ·质粒转染牛乳腺上皮细胞及阳性克隆的获得 | 第43页 |
| ·转染Stat3 基因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周期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| ·转染Stat3 后细胞染色体倍数变化 | 第44-45页 |
| ·讨论 | 第45-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60页 |
| 英文缩略词表 | 第60-61页 |
| 致谢 | 第61-62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