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理论论文--民族音乐研究论文

紫阳民歌的考察与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绪论第8-11页
 (一) 紫阳民歌研究回顾第8-9页
 (二) 选题理由第9页
 (三) 价值意义及研究方法第9-11页
一、紫阳民歌的生存环境第11-18页
 (一) 紫阳的自然地理环境第11页
 (二) 明清时期移民迁入紫阳的历史背景第11-15页
  1、紫阳置县以来的人口状况以及明清客民源流第12页
  2、明清移民的历史背景第12-14页
  3、明清移民对紫阳经济、文化的影响第14-15页
 (三) 异地民歌在紫阳的传播第15-18页
  1、传播途径第15-16页
  2、传播特点第16-18页
二、紫阳民歌的艺术特征第18-45页
 (一) 紫阳民歌体裁第18-21页
 (二) 紫阳民歌音乐形态分析第21-33页
  1、节奏、节拍特点第21-23页
  2、音阶、调式特点第23-24页
  3、结构特点第24-29页
  4、旋律特征第29-32页
  5、衬词、衬腔的运用第32-33页
 (三) 紫阳民歌中的外来音乐因素第33-40页
  1、词曲基本相同第34-36页
  2、曲同词异第36-38页
  3、词同曲异第38-40页
 (四) 紫阳民歌的歌词特征第40-45页
  1、体裁广泛第41页
  2、语言韵律第41-42页
  3、句式特征第42页
  4、歌词的表现手法第42-45页
三、紫阳民歌的文化内涵与生存发展第45-55页
 (一) 紫阳民歌中的文化内涵第45-50页
  1、饮食文化第45-46页
  2、劳动文化第46-47页
  3、时令文化第47-49页
  4、情爱文化第49-50页
 (二) 紫阳民歌的生存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第50-55页
  1、紫阳民歌——正在打造中的紫阳文化品牌第50-52页
  2、紫阳民歌未来发展的思考第52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7页
相关文献第57-59页
附录A第59-62页
附录B第62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自由低音手风琴与作品概论
下一篇:圣·桑《六首钢琴练习曲》Op.52的学习与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