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部分 破产免责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理论价值 | 第8-14页 |
一、破产免责制度的发展 | 第8-11页 |
(一) 破产免责制度的涵义 | 第8页 |
(二) 破产免责制度的产生与历史沿革 | 第8-11页 |
二、破产免责制度的法律理论与价值分析 | 第11-14页 |
(一) 破产免责制度的法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 | 第11-13页 |
(二) 破产免责的法律价值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二部分 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体系构成 | 第14-30页 |
一、自然人破产的法律特征 | 第14-16页 |
(一) 自然人破产的定义 | 第14页 |
(二) 自然人破产的法律特征——与法人破产相比较 | 第14-16页 |
二、自然人破产免责的主要立法模式 | 第16-18页 |
(一) 当然免责主义 | 第16-17页 |
(二) 许可免责主义 | 第17页 |
(三) 混合主义 | 第17-18页 |
(四) 当然免责主义与许可免责主义的主要差异 | 第18页 |
三、破产免责条件 | 第18-25页 |
(一) 美国破产法的规定 | 第19-21页 |
(二) 英德日破产法的规定 | 第21-23页 |
(三) 评价 | 第23-25页 |
四、破产免责的撤销 | 第25-27页 |
(一) 法律规定 | 第25-26页 |
(二) 评价 | 第26-27页 |
五、破产免责的效力 | 第27-30页 |
(一) 效力范围的规定 | 第27页 |
(二) 对债务人的效力 | 第27页 |
(三) 对破产债权人的效力 | 第27-28页 |
(四) 破产免责对破产债务人的保证人、连带债务人以及第三人的效力 | 第28页 |
(五) 破产债务人放弃破产免责利益的不得再以破产免责对抗破产债权人 | 第28-30页 |
第三部分 滥用破产免责的预防 | 第30-42页 |
一、破产免责制度预防的重要性 | 第30-31页 |
二、预防的主要方式——破产犯罪的规定 | 第31-42页 |
(一) 破产犯罪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| 第31-32页 |
(二) 破产犯罪的立法状况及评述 | 第32-37页 |
(三) 我国破产犯罪立法的现状及缺陷 | 第37-42页 |
第四部分 结论与建议 | 第42-47页 |
一、本文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| 第42页 |
二、对我国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建议 | 第42-47页 |
(一) 我国现行破产立法对破产免责制度仍不予承认 | 第42-44页 |
(二) 构建我国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建议 | 第44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