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财政法论文--经济法论文--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--企业法、公司法论文

董事会与监事会之制衡

中文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引言第8-9页
第一部分 对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与监事会权力制衡原理的简介第9-13页
 一、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制衡第9-11页
  (一) 英美法系中公司的含义第9-10页
  (二) 大陆法系中公司的含义第10-11页
 二、公司权力制衡的目的第11-13页
第二部分 平衡董事会与监事会权力的国际经验第13-19页
 一、英美公司模式第13-15页
 二、德日公司模式第15-19页
  (一) 德日两国公司模式的成因第15-16页
  (二) 德日两国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权力平衡模式的各自特点第16-17页
  (三) 德日两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共同的优点第17-19页
第三部分 公司内部结构分权制衡机理第19-30页
 一、公司治理结构分权制衡的哲学基础第19-20页
 二、公司治理结构分权制衡的规则第20-25页
  (一) 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权力分配及界限第20-23页
  (二) 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权目的是公司权力制衡第23-25页
 三、公司治理结构分权制衡、激励约束的核心内容——有效控制公司的经营者第25-30页
  (一) 谁是公司的真正经营者第25-27页
  (二) 公司权力制衡的核心内容是有效控制公司的经营者第27-28页
  (三) 控制经营者制度安排的主要内容和措施第28-30页
第四部分 董事会、监事会之制衡机制第30-40页
 一、董事会职能与作用的不同理念第30-32页
  (一) 董事会监督理论第30-31页
  (二) 董事会关系理论第31-32页
 二、监事会职能与作用的不同理念第32-33页
  (一) 代理成本理论第32页
  (二) 分权制衡理论第32-33页
 三、监事会的职能第33-34页
  (一) 业务监督职能第33-34页
  (二) 会计事务审核监督职能第34页
  (三) 代表公司职能第34页
 四、我国公司法的董事会、监事会制度第34-36页
  (一) 董事会制度第34-35页
  (二) 经理制度第35页
  (三) 监事会制度第35-36页
 五、我国监事会监督力不从心之处第36-37页
  (一) 监事缺乏监督能力第36页
  (二) 监事的选任制度缺乏独立性第36-37页
  (三) 监事会成员责任制度规定过于简单第37页
 六、我国董事会、监事会制度改革中需要完善的问题第37-40页
  (一) 协调好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的功能第37-38页
  (二) 维护监事会组织的独立性第38页
  (三) 保证落实监事的相关权利第38-40页
第五部分 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第40-46页
 一、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第40-42页
  (一) 股东大会形式化第40页
  (二) 监控机制不健全第40-41页
  (三) 经理激励机制不完善第41页
  (四) 董事会有效性、独立性差第41页
  (五) 董事会背离集体判断理念,董事长一人专权第41-42页
 二、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和建议第42-46页
  (一) 完善股东大会的对策建议——股权结构的合理化第42-43页
  (二) 完善经理制度的对策建议——赋予经理独立地位第43页
  (三) 完善董事制度的对策建议——董事会的制衡及独立董事制度立法化第43-44页
  (四) 完善监事制度的对策建议——监事会权力的强化,监事义务和责任制度的完善第44-46页
结束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9-50页
致谢第50页

论文共5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及其完善
下一篇:论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