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初中生不同平面视图的心理旋转能力的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研究综述 | 第11-22页 |
·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3页 |
·空间认知能力 | 第11-12页 |
·心理旋转能力 | 第12-13页 |
·心理旋转与空间能力之间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·心理旋转的内部过程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表象旋转假说 | 第14页 |
·后向校正加工假说 | 第14页 |
·参考框架旋转假说 | 第14页 |
·命题表征假说 | 第14-15页 |
·心理旋转的内部心理机制 | 第15-16页 |
·心理旋转的影响因素 | 第16-22页 |
·年龄因素 | 第16-17页 |
·心理旋转的性别差异 | 第17-18页 |
·智力因素 | 第18-19页 |
·刺激材料 | 第19页 |
·心理旋转策略 | 第19-21页 |
·角色选择 | 第21页 |
·练习效应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实验 | 第24-42页 |
·实验一 | 第24-34页 |
·实验假设 | 第24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24页 |
·被试 | 第24-2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5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25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25-26页 |
·数据管理与统计 | 第26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讨论 | 第31-33页 |
·结论 | 第33-34页 |
·实验二 | 第34-42页 |
·实验假设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35页 |
·被试 | 第3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5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35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35-37页 |
·数据管理与统计 | 第37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39页 |
·讨论 | 第39-41页 |
·结论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综合讨论 | 第42-44页 |
第5章 再思考与后继研究 | 第44-45页 |
第6章 结果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附录 | 第4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