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

网络空间的族群认同--以中穆BBS虚拟社区的族群认同实践为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一章 研究问题、架构与方法第11-57页
 第一节 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第11-19页
  一 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1-17页
  二 研究价值与意义第17-19页
 第二节 研究架构与文献探讨第19-49页
  一 研究架构第19-31页
   1.空间性理论视野的兴起第20-24页
   2.一个基于空间性视野的族群认同分析架构第24-31页
  二 概念界定:基于文献分析的概念梳理第31-49页
   1.族群与族群认同第32-36页
   2.社区与虚拟社区第36-41页
   3.网络互动与虚拟社会关系第41-46页
   4.想象、集体记忆与族群认同第46-49页
 第三节 研究场域与研究方法第49-57页
  一 研究场域第49-52页
  二 研究取向与研究方法第52-54页
  三 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第54-57页
第二章 虚拟哲麻提的互动网络第57-113页
 第一节 虚拟哲麻提互动网络的网络结构第59-90页
  一 虚拟哲麻提的网络边界第59-63页
  二 虚拟哲麻提互动网络的整体结构第63-81页
   1.网络规模第63-67页
   2.点度、点出度与点入度第67-72页
   3.点度中心度与点度中心势第72-77页
   4.中介中心度与中介中心势第77-80页
   5.网络密度与凝聚度第80-81页
  三 虚拟哲麻提互动网络的子群互动结构第81-90页
   1.点度、点出度与点入度第83-84页
   2.点度中心度与点度中心势第84-86页
   3.中介中心度与中介中心势第86-89页
   4.网络密度与凝聚度第89-90页
 第二节 虚拟哲麻提互动网络的性质与类型第90-107页
  一 虚拟哲麻提互动网络关系的性质第90-99页
  二 虚拟哲麻提互动网络的类型第99-100页
  三 四类虚拟互动网络的网络结构第100-107页
   1.讨论关系网第100-102页
   2.情感互动网第102-104页
   3.信息交流网第104-105页
   4.帮助关系网第105-107页
 第三节 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第107-113页
第三章 网络互动与族群认同第113-162页
 第一节 虚拟哲麻提的族群认同第114-128页
  一 虚拟哲麻提:族群认同建构的新场域第114-118页
  二 虚拟哲麻提族群认同的类型第118-125页
   1.穆斯林认同第119-121页
   2.回族认同第121-122页
   3.回族穆斯林认同第122-125页
  三 信仰仪式与族群认同第125-128页
 第二节 虚拟哲麻提族群边界的建构第128-146页
  一 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信仰边界第130-140页
   1."汉语穆斯林"与穆斯林族群边界第131-137页
   2.信仰路线与穆斯林族群边界第137-140页
  二 日常生活情景与穆斯林族群边界第140-146页
   1.饮食与族群边界第141-143页
   2.服饰与族群边界第143-145页
   3.婚姻与族群边界第145-146页
 第三节 网络互动对族群认同的影响第146-162页
第四章 集体记忆与族群认同第162-201页
 第一节 乌玛:集体记忆的意义框架第163-170页
 第二节 集体记忆与族群认同第170-189页
  一 族群起源的集体记忆第173-180页
  二 对族群光荣历史的集体记忆第180-183页
  三 对族群苦难与危机的集体记忆第183-188页
  四 对日常生活情感的集体记忆第188-189页
 第三节 集体记忆的叙事结构第189-201页
  一 皈依伊斯兰:以"启明"和"逝风无痕"的叙述为例第191-196页
   1."启明"对皈依之路的叙述第191-194页
   2."逝风无痕"对皈依之路的叙述第194-196页
  二 集体记忆的叙事结构与特点第196-201页
   1.集体记忆的叙事结构第196-198页
   2.集体记忆的叙事特点第198-201页
第五章 结语:网络空间的族群化第201-211页
 第一节 空间呈现与空间实践第201-207页
 第二节 网络空间的族群化第207-211页
参考文献第211-220页
附录第220-245页
 1.中国穆斯林社区基本法第220-225页
 2.中穆社区删帖标准第225-227页
 3.回民为什么不吃猪肉(马坚)第227-232页
 4.目标虽有,道路却无:启明访谈录第232-236页
 5.逝风无痕:皈依了的回族穆斯林第236-242页
 6.网络就是生活,生活就是网络第242-245页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245-247页
后记第247-248页

论文共2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还原闻一多:人格塑模与文化自觉
下一篇:语言背后的文化流传:一组西夏藏传佛教文献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