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挪用公款罪客体的理论争议性问题 | 第12-22页 |
第一节 挪用公款罪保护法益概述 | 第12-15页 |
一、中国古代有关挪用公款行为侵害法益的认识 | 第12-13页 |
二、中国现代关于挪用公款罪保护法益的立法演变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挪用公款行为侵害客体的相关学说及其分析 | 第15-22页 |
一、简单客体说及其争议 | 第16-18页 |
二、复杂客体说评析及本文观点 | 第18-22页 |
第二章 挪用公款罪客观方面的疑难解析 | 第22-39页 |
第一节 关于公物能否作为挪用公款罪犯罪对象的问题 | 第22-26页 |
一、相关学说争议及其主要理由 | 第22-24页 |
二、挪用公物行为的定性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“归个人使用”的犯罪构成地位问题 | 第26-29页 |
一、肯定说与否定说的争议及其理由 | 第26-28页 |
二、本文的观点及理由 | 第28-29页 |
第三节 关于“归个人使用”的理解 | 第29-33页 |
一、“归个人使用”的法律沿革 | 第29-32页 |
二、“归个人使用”含义的解析 | 第32-33页 |
第四节 被挪用公款的具体用途作为挪用公款罪构成要件的问题 | 第33-36页 |
一、“具体用途”犯罪构成地位的学说争议 | 第33-34页 |
二、对相关争议的分析及本文观点 | 第34-36页 |
第五节 以被挪用公款进行担保行为的定性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挪用公款罪主体及主观方面的司法困境及其评价 | 第39-46页 |
第一节 受委托管理、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关于单位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的问题 | 第40-42页 |
第三节 “挪用不退还”行为的分析 | 第42-44页 |
一、“挪用不退还”行为的理论争议 | 第42-43页 |
二、“挪用不退还”立法沿革的评析 | 第43-44页 |
第四节 挪用公款罪的罪过形态问题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