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刑法解释的主体与方法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一、研究刑法解释主体与方法的原因、目的及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我国当前刑法解释主体研究的概况 | 第8-10页 |
三、刑法解释主体及方法研究的结构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法律解释学视野中的刑法解释 | 第11-16页 |
第一节 法律解释学的价值观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刑法解释价值观的评述 | 第12-1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刑法解释主体研究 | 第16-33页 |
第一节 我国刑法解释主体的模式 | 第16-18页 |
一、我国刑法解释在效力上的分类 | 第16页 |
二、刑法解释主体确立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刑法有权解释主体的反思 | 第18-22页 |
一、有权解释主体混乱 | 第18-19页 |
二、立法解释权薄弱 | 第19-20页 |
三、司法解释零乱,数量大 | 第20-21页 |
四、司法解释主体侵权 | 第21页 |
五、法检解释冲突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完善我国刑法有效解释主体的设想 | 第22-32页 |
一、刑法有效解释主体构建的基本原则 | 第22-24页 |
二、完善我国刑法解释体制的构建 | 第24-29页 |
三、完善我国刑法有效解释主体的设想 | 第29-3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刑法解释方法研究 | 第33-42页 |
第一节 国内刑法解释方法要览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我国应确定的刑法解释方法 | 第35-41页 |
一、确定刑法解释方法在理论上的依据 | 第35-37页 |
二、我国应寻求的刑法解释规则 | 第37-4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