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表程度的“A得C”构式分析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9页
第一章 引言第9-18页
   ·研究对象第9-12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对形容词 A 的研究的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·对补语结构 C 的研究的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对构式语法在汉语中运用的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16-18页
第二章 表程度的"A 得 C"构式的分类第18-24页
   ·C 是直接表程度的补语第18-19页
   ·C 是间接表程度的补语第19-21页
   ·C 是比状成分的描述性补语第21-22页
   ·C 是其他的描述性成分的补语第22-24页
第三章 用构式语法观看表程度的"A 得 C"结构第24-45页
   ·"A 得 C"结构的构式义第24-30页
     ·表程度的"A 得 C"的构式义是对形容词 A 程度的加深第24-28页
     ·表程度的"A 得 C"的构式义是主观上对形容词 A 程度的加深第28-30页
   ·用构式语法解释的好处第30-45页
     ·避免循环论证第30-32页
     ·避免增加义项第32-43页
     ·解释了形容词 A、补语 C 能够进入构式的条件,以及 A、C、构式之间的互动第43-45页
第四章 表程度的"A 得 C"构式与 A、C 之间的互动第45-54页
   ·表程度的"A 得 C"构式对形容词 A 的限制第45-46页
   ·表程度的"A 得 C"构式对补语 C 的限制第46-54页
     ·补语 C 为本身就表程度深的"很""多"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补语 C 是对形容词 A 的描述说明第48-49页
     ·补语 C 是表示特殊心理活动或行为活动的词语、短语第49-51页
     ·补语 C 是表示主观评价的词语、短语第51-54页
第五章 构式义与词汇的互动第54-67页
   ·构式义与词汇义的重合第54-55页
   ·构式义与词汇义的互现第55-59页
   ·构式义对词汇义的抑制第59-63页
   ·构式义对词汇义的增加第63-67页
结论第67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3页
后记第73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新著国语文法》与《汉语语法学》比较研究
下一篇:副词重叠式的类型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