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6页 |
| ·溶栓类药物的发展 | 第10-11页 |
| ·溶纤酶的概述 | 第11-15页 |
| ·溶纤酶 | 第11页 |
| ·溶纤酶的作用机理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溶纤酶的生产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·溶纤酶酶活力测定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·微生物溶纤酶的种类及性质 | 第15-17页 |
| ·发酵法生产溶纤酶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7-24页 |
| ·产溶纤酶微生物 | 第17-18页 |
| ·溶纤酶发酵工艺 | 第18-20页 |
| ·溶纤酶的分离纯化 | 第20-22页 |
| ·产溶纤酶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| 第22-23页 |
| ·溶纤酶类产品的开发 | 第23-24页 |
| ·立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24页 |
| ·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| ·溶纤酶生产菌的选育 | 第24页 |
| ·高产突变株产溶纤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| 第24页 |
| ·溶纤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| 第24-26页 |
| 第2章 溶纤酶生产菌的选育 | 第26-48页 |
| ·引言 | 第26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6-33页 |
| ·实验菌种 | 第26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26-27页 |
| ·实验器材 | 第27-28页 |
| ·培养基配制 | 第28-29页 |
| ·试剂的配制 | 第29页 |
| ·酶活力分析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·诱变及筛选方法 | 第31-33页 |
| ·菌株鉴定方法 | 第3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6页 |
| ·菌种的诱变选育 | 第33-37页 |
| ·菌株 SFF-B2 的初步鉴定 | 第37-46页 |
| ·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第3章 菌株 SFF-B2 产溶纤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| 第48-59页 |
| ·引言 | 第48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8-49页 |
| ·实验菌种 | 第48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48页 |
| ·实验器材 | 第48页 |
| ·培养基配制 | 第48页 |
| ·培养方法 | 第48页 |
| ·酶活力分析方法 | 第48-4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8页 |
| ·菌株 SFF-B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| 第49-53页 |
| ·菌株 SFF-B2 发酵条件的优化 | 第53-57页 |
| ·优化前后菌株 SFF-B2 发酵进程比较 | 第57-58页 |
| ·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第4章 溶纤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| 第59-75页 |
| ·引言 | 第59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59-65页 |
| ·实验试剂 | 第59-60页 |
| ·实验器材 | 第60页 |
| ·Bradford 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| 第60-61页 |
| ·溶纤酶粗酶液的制备 | 第61-62页 |
| ·Sephadex G-25 凝胶过滤层析 | 第62-63页 |
| ·DEAE Sepharose FF Fast Flow 离子交换层析 | 第63页 |
| ·Sephadex G-75 凝胶过滤层析 | 第63-64页 |
| ·SDS-PAGE 法测定溶纤酶的分子量 | 第64页 |
| ·溶纤酶酶学特性研究 | 第64-65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5-74页 |
| ·溶纤酶粗酶液的制备 | 第65-66页 |
| ·溶纤酶的层析纯化结果 | 第66-69页 |
| ·溶纤酶分子量的测定及纯度分析 | 第69-70页 |
| ·溶纤酶酶学性质 | 第70-74页 |
| ·小结 | 第74-75页 |
|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| ·结论 | 第75-76页 |
| ·展望 | 第76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4页 |
| 致谢 | 第84-85页 |
|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