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4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文章框架 | 第11-12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二、文章框架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现金持有的相关文献回顾 | 第14-23页 |
第一节 现金持有量的决定:相关理论 | 第15-20页 |
一、权衡理论 | 第16-18页 |
二、优序融资理论 | 第18-19页 |
三、自由现金流理论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:相关实证研究结果 | 第20-23页 |
一、公司层面因素 | 第20-21页 |
二、公司治理因素 | 第21-22页 |
三、外部环境因素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不确定性与预防性现金持有:理论与制度背景分析 | 第23-32页 |
第一节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、融资约束与现金流波动 | 第23-26页 |
一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3-24页 |
二、不确定性、融资约束与现金流波动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现金持有动机 | 第26-29页 |
一、现金持有的交易性、预防性及投机性动机 | 第26页 |
二、融资约束、现金流波动与现金持有动机 | 第26-28页 |
三、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预防性现金持有:分析框架 | 第28-29页 |
第三节 我国相关制度背景 | 第29-32页 |
一、转轨经济的特殊性 | 第30页 |
二、投融资体制演变与企业融资环境 | 第30-31页 |
三、产权安排与投资者保护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变量选取 | 第32-50页 |
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假设提出 | 第32-38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32页 |
二、假设提出 | 第32-38页 |
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| 第38-46页 |
一、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衡量 | 第38-39页 |
二、预防性现金持有的衡量 | 第39-40页 |
三、控制变量的选取 | 第40-42页 |
四、理论变量的替代 | 第42-45页 |
五、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| 第45-46页 |
第三节 统计方法与样本选取 | 第46-50页 |
一、统计方法 | 第46页 |
二、配对样本年度的选择 | 第46-48页 |
三、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50-67页 |
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结果及相关性分析 | 第50-56页 |
一、描述性统计 | 第50-52页 |
二、变量相关性分析 | 第52-56页 |
第二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| 第56-62页 |
一、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现金持有水平影响的检验 | 第56-58页 |
二、不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下现金持有量决定因素的检验 | 第58-62页 |
第三节 进一步分析:国有与非国有样本的对比 | 第62-64页 |
第四节 实证结果总结 | 第64-67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、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67-72页 |
第一节 实证研究结论的总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| 第68-70页 |
一、完善金融市场,降低企业融资约束 | 第68-69页 |
二、警惕货币的流动性效应对经济的负面影响,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| 第69页 |
三、改善非国有企业融资处境,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| 第69-70页 |
四、加强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,缓解企业代理冲突 | 第70页 |
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局限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