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5页 |
| 目录 | 第5-7页 |
| 第1章 综述 | 第7-13页 |
| ·引言 | 第7页 |
| ·普通话声调和韩语的语调 | 第7-10页 |
| ·普通话单字调 | 第7-9页 |
| ·普通话双字调 | 第9页 |
| ·韩语语调 | 第9-10页 |
| ·关于韩国学习者声调习得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声调产出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| ·声调感知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| ·本研究的写作目的和结构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 | 第13-16页 |
| ·对比分析假设 | 第13页 |
| ·中介语 | 第13-16页 |
| ·PAM 和SLM 理论述要 | 第13-15页 |
| ·石化现象 | 第15-16页 |
| 第3章 韩国学生普通话上声的实个案研究-兼谈Creaky 作为上声的辅助特征 | 第16-24页 |
| ·实验目的 | 第16页 |
| ·语料 | 第16-17页 |
| ·声调产出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声调曲线 | 第17-18页 |
| ·上声比较 | 第18页 |
| ·上声感知实验 | 第18-21页 |
| ·刺激制作 | 第18-19页 |
| ·辨认感知实验 | 第19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19-21页 |
| ·creaky voice–普通话上声的辅助特征 | 第21-23页 |
| ·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4章 韩国学习者声调产出的声学分析 | 第24-39页 |
| ·韩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库CFLSCK | 第24-26页 |
| ·发音语料 | 第24-25页 |
| ·发音人 | 第25页 |
| ·录音 | 第25-26页 |
| ·标注 | 第26页 |
| ·声学分析(Ⅰ)-声调5 度值分析 | 第26-30页 |
| ·中国人声调的5 度值曲线 | 第27页 |
| ·韩国学习者声调的5 度值曲线 | 第27-30页 |
| ·中国人和韩国学习者单字调F0 的声学表现比较 | 第30页 |
| ·声学分析(Ⅱ)-声调曲线的相似度分析 | 第30-36页 |
| ·声调之间相似度 | 第30-31页 |
| ·声调之间相似度公式 | 第31-32页 |
| ·声调之间相似度的结果 | 第32-33页 |
| ·声调的一阶差分 | 第33-36页 |
| ·分析声调时长 | 第36-37页 |
| ·调长的分布模式 | 第36-37页 |
| ·声调时长分布相似度分析 | 第37页 |
| ·小结 | 第37-39页 |
| 第5章 声调感知与产出关系初探 | 第39-60页 |
| 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39-40页 |
| ·听辨材料 | 第39-40页 |
| ·实验方法和过程 | 第40页 |
| ·听辨实验结果 | 第40-59页 |
| ·单字调 | 第40-46页 |
| ·单字调感知结果总结以及产出和感知的关系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·双字调连对比句的感知 | 第47-58页 |
| ·双字调连的产出和感知关系小结 | 第58-59页 |
| ·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6章 对教学的启示和总结 | 第60-63页 |
| ·对声调教学启示 | 第60-61页 |
| ·总结 | 第61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| 后记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