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8页 |
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工程基本信息 | 第11-13页 |
·工程地质情况 | 第13-14页 |
·周边环境 | 第14-16页 |
·程特点和难点 | 第16-18页 |
·工程特点 | 第16页 |
·工程难点 | 第16-18页 |
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8-28页 |
·交叉隧道相关的理论研究与数值分析 | 第18-19页 |
·交叉隧道监控量测 | 第19-20页 |
·大断面地铁隧道开挖方法研究现状 | 第20-24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4-2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5-28页 |
3 交叉段B型断面施工方案优化 | 第28-56页 |
·交叉段B断面开挖备选方案 | 第28-29页 |
·交叉段B断面开挖方案比选原则 | 第29页 |
·交叉段B断面开挖方案优化比选 | 第29-46页 |
·双侧壁导坑+台阶法 仰拱先做 | 第29-31页 |
·双侧壁导坑+台阶法 仰拱后做 | 第31-33页 |
·先拱后墙法施工(上台阶扩大头) | 第33-35页 |
·先拱后墙法(利用站厅层) | 第35-37页 |
·上下双侧壁导坑法+整体二次衬砌 | 第37-41页 |
·上下双侧壁导坑+利用站厅层法(或采用临时钢支撑) | 第41-44页 |
·上下导坑法+先拱后墙法施工 | 第44-46页 |
·各方案施工进度对比 | 第46-50页 |
·各方案分析汇总 | 第50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6页 |
4 B断面核心土合理尺寸研究 | 第56-78页 |
·引言 | 第56页 |
·核心土岩柱力学特性 | 第56-59页 |
·核心土岩柱稳定性分析 | 第57-59页 |
·核心土岩柱特点 | 第59页 |
·核心土岩柱宽度的优化 | 第59-63页 |
·数值分析计算参数及其计算范围的确定 | 第60-61页 |
·建立数值分析模型 | 第61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核心土岩柱形状优化 | 第63-66页 |
·方案一优化 | 第63-64页 |
·方案二优化 | 第64-66页 |
·小结 | 第66页 |
·核心土岩柱解除尺寸的优化 | 第66-74页 |
·建立数值分析模型 | 第67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7-73页 |
·小结 | 第73-74页 |
·监控量测结果 | 第74-76页 |
·监测数据分析 | 第74-76页 |
·监测结果与数值分析比较 | 第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8页 |
5 交叉口衬砌结构优化 | 第78-86页 |
·引言 | 第78页 |
·初期支护的作用原理与破坏模式 | 第78-81页 |
·初期支护柔性与宽度的关系 | 第78-79页 |
·粘结性对初期支护稳定性的影响 | 第79-80页 |
·喷射混凝土的破坏模式 | 第80-81页 |
·交叉口初支优化数值分析 | 第81-84页 |
·计算目的 | 第81-82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82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82-8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6 特大断面超浅埋隧道交叉段围岩稳定性分析 | 第86-104页 |
·特大断面超浅埋隧道交叉段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 | 第86-90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86-87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87-90页 |
·监控量测结果分析 | 第90-102页 |
·测点布设 | 第91页 |
·水平收敛量测分析 | 第91-94页 |
·地表下沉量测分析 | 第94-98页 |
·拱顶下沉量测数据分析 | 第98-101页 |
·初支应力量测数据分析 | 第101-102页 |
·量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| 第102-10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7 结论 | 第104-106页 |
·研究成果及结论 | 第104页 |
·对后继工作的建议 | 第10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10-11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