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11页 |
摘要 | 第11-14页 |
1 生防真菌遗传转化和抗逆性机制研究进展 | 第14-26页 |
·生防真菌的遗传转化方法 | 第14-17页 |
·抗性标记 | 第14-15页 |
·遗传转化方法 | 第15-17页 |
·真菌对两类常见内吸性杀菌剂的抗药性机制 | 第17-22页 |
·真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抗性机制 | 第17-19页 |
·真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抗性机制 | 第19-22页 |
·生防真菌的耐热机制 | 第22-23页 |
·生防真菌的耐紫外机制 | 第23-24页 |
·生防真菌的抗氧化机制 | 第24页 |
·生防真菌的其它抗逆机制 | 第24-25页 |
·生防真菌抗逆性的利用 | 第25页 |
·展望 | 第25-26页 |
2 绿僵菌的多菌灵抗性及其协变抗逆性状分析 | 第26-37页 |
·材料 | 第26-28页 |
·菌株 | 第26-28页 |
·试剂 | 第28页 |
·方法 | 第28-32页 |
·多菌灵抗性测定 | 第28页 |
·化学诱变 | 第28页 |
·突变菌株的抗药性、耐热力和耐紫外能力测定 | 第28-29页 |
·野生株及突变株的微管蛋白基因克隆 | 第29页 |
·微管蛋白基因的定点突变 | 第29-31页 |
·质粒构建与绿僵菌转化 | 第31页 |
·定点突变子的鉴定与表型分析 | 第31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1-32页 |
·结果 | 第32-37页 |
·野生绿僵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 | 第32-33页 |
·抗多菌灵突变株的α-和β-微管蛋白的突变位点 | 第33页 |
·定点突变转化子的鉴定 | 第33-34页 |
·化学诱变株与定点突变株对多菌灵的抗性 | 第34页 |
·突变菌株对高温和UV-B辐射胁迫的耐受力变化 | 第34-37页 |
3 绿僵菌组氨酸激酶调节系列生物学性状的功能分析 | 第37-50页 |
·材料 | 第38-39页 |
·菌株 | 第38-39页 |
·试剂 | 第39页 |
·方法 | 第39-43页 |
·mhk1基因的敲除与回补 | 第39-41页 |
·敲除株、回补株与野生株的表型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敲除株与回补株中HOG通路激酶基因及表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 | 第42页 |
·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结果 | 第43-47页 |
·mhk1基因的敲除和回补 | 第43-44页 |
·表型变化 | 第44-46页 |
·敲除株与回补株中mhk1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| 第46-47页 |
·讨论 | 第47-50页 |
4 腺苷酸环化酶调节绿僵菌生长与抗逆性状的功能分析 | 第50-61页 |
·材料 | 第50页 |
·方法 | 第50-53页 |
·基因敲除和回补载体的构建 | 第50-51页 |
·绿僵菌转化与敲除株、回补株的鉴定 | 第51-52页 |
·敲除株、回补株及野生株的表型分析 | 第52页 |
·敲除株与回补株cAMP信号通路中关键激酶及表型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53页 |
·结果 | 第53-59页 |
·macy基因的敲除和回补 | 第53-54页 |
·敲除株的表型变化 | 第54-58页 |
·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| 第58-59页 |
·讨论 | 第59-61页 |
5 结语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71页 |
Summary | 第71-74页 |
附件: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