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| ·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2页 |
| ·星敏感器相关发展状况 | 第16-19页 |
| ·姿态确定算法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| ·姿态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| ·论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相关模型 | 第24-41页 |
| ·常用坐标系定义 | 第24-25页 |
| ·姿态描述方法 | 第25-27页 |
| ·姿态动力学与轨道动力学 | 第27-31页 |
| ·姿态运动学 | 第27-28页 |
| ·姿态动力学 | 第28-29页 |
| ·轨道动力学 | 第29-31页 |
| ·卫星工作模式及转换 | 第31-34页 |
| ·工作模式 | 第32-33页 |
| ·工作模式转换 | 第33-34页 |
| ·测量参考模型 | 第34-36页 |
| ·太阳矢量模型 | 第34-35页 |
| ·星光矢量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·地磁场模型 | 第36页 |
| ·典型执行机构数学模型 | 第36-39页 |
| ·飞轮 | 第36-38页 |
| ·磁力矩器 | 第38-39页 |
| ·推力器 | 第39页 |
| ·空间干扰力矩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3章 星敏感器姿态测量方法研究 | 第41-66页 |
| ·星敏感器的特点 | 第41-44页 |
| ·技术指标 | 第41页 |
| ·工作模式 | 第41-42页 |
| ·误差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观测星图模拟方法研究 | 第44-48页 |
| ·视轴方位计算 | 第44-45页 |
| ·导航星星点位置计算 | 第45-46页 |
| ·星等灰度计算 | 第46页 |
| ·角距检测法 | 第46-48页 |
| ·星敏感器测姿方法研究 | 第48-65页 |
| ·导航星库建立方法 | 第48-51页 |
| ·星图预处理及质心提取 | 第51-55页 |
| ·现有星图识别算法 | 第55-59页 |
| ·基于LPT变换的改进栅格星图识别算法 | 第59-64页 |
| ·姿态输出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4章 基于鲁棒H_∞滤波的状态估计法 | 第66-99页 |
| ·卫星姿态确定方法分类 | 第66-68页 |
| ·矢量确定法 | 第66-67页 |
| ·状态估计法 | 第67-68页 |
| ·基于离散EKF的状态估计法 | 第68-76页 |
| ·离散卡尔曼滤波 | 第68-69页 |
| ·状态估计误差模型建立 | 第69-72页 |
| ·滤波器设计 | 第72-76页 |
| ·基于鲁棒H_∞滤波的状态估计法 | 第76-98页 |
| ·鲁棒H_∞滤波状态估计法 | 第77-87页 |
| ·基于Delta算子和ILMI的鲁棒H_∞滤波状态估计法 | 第87-9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98-99页 |
| 第5章 滑模变结构姿态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| 第99-120页 |
| ·滑模控制器设计 | 第99-108页 |
| ·传统滑模控制方法描述 | 第99-101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101-102页 |
| ·控制目标 | 第102-103页 |
| ·控制律设计 | 第103-104页 |
| ·仿真分析 | 第104-108页 |
| ·混合参数积分滑模控制器设计 | 第108-113页 |
| ·传统积分滑模控制方法描述 | 第108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108页 |
| ·控制目标 | 第108页 |
| ·控制律设计 | 第108-110页 |
| ·仿真分析 | 第110-113页 |
| ·全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| 第113-118页 |
| ·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描述 | 第113-114页 |
| ·问题描述 | 第114页 |
| ·控制目标 | 第114页 |
| ·控制律设计 | 第114-116页 |
| ·仿真分析 | 第116-11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18-120页 |
| 结论 | 第120-12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2-132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32-133页 |
| 致谢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