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各种家畜、家禽、野生动物的疾论文--家畜论文--牛论文

“乳乃康”制剂的研制与临床药效学评价

摘要第1-3页
Summary第3-5页
英文缩写词表第5-9页
第一部分 文献综述第9-26页
 1 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第9-22页
   ·奶牛乳房炎的危害第9-11页
     ·乳房炎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第9页
     ·乳房炎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第9-10页
     ·乳房炎对牛利用年限的影响第10页
     ·乳房炎对管理影响第10-11页
     ·乳房炎危害人类健康第11页
   ·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病因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发病情况概述第11页
     ·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第11-14页
   ·奶牛乳房炎的类型及症状第14页
     ·非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(In-clinical mastitis)第14页
     ·临床型乳房炎(Clinical mastitis)第14页
   ·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第14-15页
   ·乳房炎的诊断第15-18页
     ·直接检测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间接检测法第16-18页
   ·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制第18-22页
     ·奶牛乳房炎的治疗第18-20页
     ·奶牛乳房炎的预防[58]第20-22页
 2 相关抗生素和载体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第22-24页
   ·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及研究第22-23页
   ·氯唑西林钠的药理作用及研究第23页
   ·泼尼松龙磷酸钠的药理作用及研究第23-24页
 3 论文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4-26页
第二部分 试验研究第26-56页
 第一章 江苏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及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第26-34页
  1 材料第26-27页
   ·试验动物第26页
   ·药品,试剂,标准菌株第26页
   ·主要仪器及其他第26-27页
  2 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·隐性乳房炎的检测第27页
   ·隐性型和临床型乳房炎判断标准第27页
   ·奶样的采集第27-28页
   ·主要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细菌的分离培养第28页
     ·革兰氏染色和鉴定第28-29页
  3 结果与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·江苏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第29-30页
   ·主要致病菌的分离和鉴定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分离培养结果第30页
     ·细菌的生化鉴定第30-32页
  4 小结与讨论第32-34页
   ·流行病学调查第32-33页
   ·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第33-34页
 第二章 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药敏试验及“乳乃康”的体外抑菌试验第34-40页
  1 材料第34-35页
   ·试验菌株第34页
   ·药品及试剂第34页
   ·仪器设备及其他第34-35页
  2 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·主要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第35-36页
   ·“乳乃康”的体外抑菌试验及最低抑菌浓度(MIC)与最低杀菌浓度(MBC)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·体外抑菌试验第36页
     ·“乳乃康”MIC 值和MBC 值的测定第36页
  3 结果与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·主要致病菌体外抑菌试验第36-38页
   ·“乳乃康”的体外抑菌试验第38页
   ·“乳乃康”MIC 值和MBC 值的测定第38-39页
  4 小结与讨论第39-40页
 第三章 “乳乃康”对健康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性试验第40-46页
  1 材料第40页
   ·试验动物第40页
   ·药品及仪器第40页
  2 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·检测指标第41页
   ·乳汁体细胞计数及各个指标的测定第41页
  3 结果与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·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正常乳成份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·“乳乃康”试验组对正常乳成份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·“乳乃康”试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的比较第43-44页
  4 小结与讨论第44-46页
 第四章 HPLC 法测定“乳乃康”有效成份在牛奶中的残留第46-53页
  1 材料第46页
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46页
   ·主要仪器及其他第46页
  2 方法第46-49页
   ·奶样采集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·试剂的配制第47页
   ·样品的前处理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奶样的粗处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·C18 固相萃取小柱的活化及洗脱第48页
     ·衍生化第48-49页
   ·样品进样及其检测条件,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9页
     ·样品进样条件第49页
     ·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9页
  3 结果与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·方法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·牛奶中阿莫西林的消除规律第50-51页
  4 小结与讨论第51-53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的选择和建立第51-52页
   ·试验结论第52-53页
 第五章 “乳乃康”的临床药效学初步评价第53-56页
  1 材料第53页
   ·试验动物第53页
   ·试验药品第53页
  2 方法第53-54页
   ·临床型乳房炎的判断标准第53-54页
   ·疗效判定标准第54页
  3 结果与分析第54页
  4 小结与讨论第54-56页
   ·“乳乃康”带来的临床疗效第54-55页
   ·载体的选择第55页
   ·西药配伍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个人简介第62-63页
导师简介第63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茶渣中单宁对饲粮蛋白质保护的效果
下一篇:猪附红细胞体特异性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体外药物筛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