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4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22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机理研究 | 第11-13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模型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2-23页 |
| ·主要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| 第23-24页 |
| 第二章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 | 第24-33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特征 | 第24-25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 | 第25-31页 |
| ·恒速压汞研究 | 第25-26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实验测试 | 第26-31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模型 | 第31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31-33页 |
| 第三章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方法 | 第33-43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油藏数学模型 | 第33-36页 |
| ·基本假设 | 第33页 |
| ·数学方程 | 第33-35页 |
| ·边界条件 | 第35页 |
| ·初始条件 | 第35-36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油藏数值模型 | 第36-41页 |
| ·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差分离散化方法 | 第36-39页 |
| ·无因次渗透率系数 | 第39-40页 |
| ·井-网格方程 | 第40-41页 |
| ·数值求解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42-43页 |
| 第四章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 | 第43-48页 |
| ·主工作平台 | 第44页 |
| ·地质图件采集模块 | 第44页 |
| ·数模参数采集模块 | 第44-45页 |
| ·三维动态可视化分析模块 | 第45-46页 |
| ·方案对比模块 | 第46-47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47-48页 |
| 第五章 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验证及试算 | 第48-78页 |
| ·软件验证 | 第48-53页 |
| ·零平衡验证 | 第48-49页 |
| ·与通用商业化软件的对比验证 | 第49-51页 |
| ·对称性验证 | 第51-53页 |
| ·概念模型研究 | 第53-76页 |
| ·敏感性分析 | 第54-62页 |
| ·平面非均质研究 | 第62-65页 |
| ·垂向非均质研究 | 第65-71页 |
| ·不同井网形式数值模拟研究 | 第71-76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76-78页 |
| 第六章 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实际应用 | 第78-113页 |
| ·吉林油田小排距区块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| 第78-100页 |
| ·区块概况 | 第78-79页 |
| ·开发简历 | 第79-80页 |
| ·地质模型 | 第80-85页 |
| ·历史拟合 | 第85-91页 |
| ·方案设计 | 第91-100页 |
| ·长庆姬塬罗1井区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| 第100-111页 |
| ·区块概况 | 第100页 |
| ·开发简历 | 第100-101页 |
| ·地质模型 | 第101-104页 |
| ·历史拟合 | 第104-107页 |
| ·方案设计 | 第107-111页 |
| ·本章小节 | 第111-113页 |
| 第七章 结论 | 第113-116页 |
| 附录 | 第116-125页 |
| 小排距区块单井拟合曲线 | 第116-120页 |
| 长庆姬塬罗1井区研究区块单井拟合曲线 | 第120-12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25-134页 |
| 发表文章及科研情况 | 第134-137页 |
|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| 第134-136页 |
| 博士期间参与科研课题 | 第136-137页 |
| 致谢 | 第1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