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引言 | 第9-14页 |
| (一) 研究内容 | 第9页 |
| (二)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| (三) 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(四) 研究路径 | 第11-14页 |
| 第一章 电影片头概述 | 第14-18页 |
| ·电影片头 | 第14-18页 |
| ·早期的“片头” | 第15-16页 |
| ·电影片头的出现与形成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二战后美国平面设计对电影片头设计风格的影响 | 第18-24页 |
| ·电影片头成为平面设计的新媒介 | 第18-19页 |
| ·乐天派个性奠定电影片头创作基调 | 第19页 |
| ·倡导诉求与设计结合的电影片头理性创新 | 第19-20页 |
| ·美国平面设计视觉革命对电影片头视觉设计产生影响 | 第20-24页 |
| ·极简、夸张的手法与片头独特的视觉形式 | 第20-22页 |
| ·文本编排图形化与片头趣味性的视觉编排 | 第22-24页 |
| 第三章 二战后电影片头洗练、象征、自由的设计风格 | 第24-33页 |
| ·具象到抽象的象征性隐喻——索尔·巴斯 | 第24-27页 |
| ·对比、强烈的波普风——伊吉尼奥·拉尔达尼 | 第27-28页 |
| ·动态文字的心理游戏——韦恩·菲茨杰拉德 | 第28-30页 |
| ·以动画为中心的滑稽调侃——鲍勃·库尔茨 | 第30-31页 |
| ·电影片头的雏形 | 第31-33页 |
| ·由传统的静态转向动态 | 第31页 |
| ·由依附影片转向实验性独立短片 | 第31页 |
| ·由平面静态转向动态视听综合 | 第31-32页 |
| ·寻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| 第32-33页 |
| 第四章 数字时代电影片头解构、反形式的设计风格 | 第33-47页 |
| ·基于社会商业化背景下的电影片头设计新定位 | 第34页 |
| ·基于艺术审美变革下的电影片头设计新特点 | 第34-41页 |
| ·与后现代平面设计形式语言、风格的相似性 | 第35页 |
| ·蒙太奇对于电影片头设计的特殊意义 | 第35-37页 |
| ·机械美学审美观的渗入 | 第37页 |
| ·电影片头设计呈现出新的表现风格 | 第37-41页 |
| ·基于数字技术下的电影片头设计新趋势 | 第41-47页 |
| ·数字技术发展形成与电影片头设计相关的三种趋势 | 第41-42页 |
| ·数字技术下类型电影与电影片头设计 | 第42-44页 |
| ·数字技术下电影片头的视觉审美 | 第44-45页 |
| ·数字技术下的电影厂标设计 | 第45-46页 |
| ·数字技术与电影片头设计的未来 | 第46-47页 |
| 结语 | 第47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52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