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前言 | 第12-13页 |
1.2光催化技术与光催化剂 | 第13-19页 |
1.2.1光催化剂技术 | 第13-15页 |
1.2.2半导体光催化剂 | 第15-17页 |
1.2.3半导体光催化剂概述 | 第17-19页 |
1.3氮化碳聚合物光催化剂 | 第19-22页 |
1.3.1氮化碳光催化剂的概述 | 第19-20页 |
1.3.2石墨相氮化碳改性研究 | 第20-22页 |
1.4本文的研究目的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Fe掺杂表面羟基化g-C3N4提升光催化性能 | 第24-39页 |
2.1引言 | 第24-25页 |
2.2实验部分 | 第25-28页 |
2.2.1化学药品及实验设备 | 第25-26页 |
2.2.2催化材料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2.2.3材料表征 | 第27页 |
2.2.4光催化性能评价 | 第27-28页 |
2.2.5光电化学测试 | 第28页 |
2.3结果与讨论 | 第28-37页 |
2.3.1晶相与结构性质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2形貌性质分析 | 第29-31页 |
2.3.3元素组成与价态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3.4光学性质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3.5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34页 |
2.3.6光催化性能与稳定性 | 第34-36页 |
2.3.7光催化机理讨论 | 第36-37页 |
2.4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表面无定形碳掺杂g-C3N4有效加速电子传输提升光催化活性 | 第39-57页 |
3.1引言 | 第39-40页 |
3.2实验部分 | 第40-42页 |
3.2.1化学药品和实验设备 | 第40-41页 |
3.2.2催化材料的制备 | 第41页 |
3.2.3材料表征 | 第41页 |
3.2.4光催化性能评价 | 第41-42页 |
3.2.5光电化学测试 | 第42页 |
3.3结果与讨论 | 第42-56页 |
3.3.1结构性质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3.2元素的价态与组成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3.3形貌性质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3.4光学性能和能带结构分析 | 第47-49页 |
3.3.5光生电荷的转移与分离 | 第49-51页 |
3.3.6光催化性能与稳定性 | 第51-55页 |
3.3.7光催化机理讨论 | 第55-56页 |
3.4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n-π*电子跃迁拓展光学吸收性质提升g-C3N4光催化性能 | 第57-72页 |
4.1引言 | 第57-58页 |
4.2实验部分 | 第58-59页 |
4.2.1化学药品与实验设备 | 第58页 |
4.2.2催化材料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4.2.3材料表征 | 第59页 |
4.2.4光催化性能评价 | 第59页 |
4.2.5光电化学测试 | 第59页 |
4.3结果与讨论 | 第59-71页 |
4.3.1光学性质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3.2形貌性质分析 | 第60-62页 |
4.3.3结构性质及元素价态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3.4光生电荷的分离 | 第63-64页 |
4.3.5能带结构分析 | 第64-65页 |
4.3.6光催化性能评价 | 第65-69页 |
4.3.7光催化机理讨论 | 第69-71页 |
4.4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5页 |
5.1结论 | 第72-73页 |
5.2创新点 | 第73-74页 |
5.3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