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外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构架 | 第13-16页 |
| 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的构架 | 第15-16页 |
| 2 风景名胜区体系研究的相关概念、基础理论技术的构建 | 第16-32页 |
| ·相关概念 | 第16-22页 |
| ·风景名胜资源的概念与涵义 | 第16-17页 |
| ·风景名胜区的概念与内涵 | 第17-18页 |
| ·风景名胜区的功能、特点、发展历程及分类情况 | 第18-20页 |
| ·风景名胜区体系的概念与内涵 | 第20-21页 |
| ·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与风景名胜区其他层次规划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| ·风景名胜区体系研究所应用的基础理论及技术构建 | 第22-31页 |
| ·区位理论 | 第22-23页 |
| ·现代区域发展理论 | 第23-25页 |
| ·系统理论 | 第25-27页 |
| ·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27-28页 |
| ·环城游憩(ReBAM)理论 | 第28-29页 |
| 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9-30页 |
| ·GIS技术 | 第30页 |
| ·理论应用在风景名胜区体系研究中的构架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3 市域范围内风景名胜区体系的研究 | 第32-49页 |
| ·市域范围内风景名胜区体系研究概论 | 第32-34页 |
| ·研究的任务和作用 | 第32-33页 |
| ·研究的本质特点 | 第33-34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34页 |
| ·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研究的基础调研与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·基础调研的内容 | 第34-35页 |
| ·调研程序与方法 | 第35页 |
| ·风景名胜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| 第35-37页 |
| ·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发展战略探讨 | 第37-40页 |
| ·发展战略的概念 | 第37-38页 |
| ·制定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的原则 | 第38页 |
| ·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 | 第38-40页 |
| ·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的结构提升 | 第40-47页 |
| ·等级规模结构提升 | 第40-41页 |
| ·功能结构提升 | 第41-42页 |
| ·空间布局结构提升 | 第42-47页 |
| ·风景名胜区体系提升的原则 | 第47-48页 |
| ·资源优先的原则 | 第47页 |
| ·均衡布局的原则 | 第47页 |
| ·建立梯队的原则 | 第47-48页 |
| ·宁缺勿滥的原则 | 第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4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的现状 | 第49-56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旅游概况 | 第49-50页 |
| ·哈尔滨市的旅游现状 | 第49-50页 |
| ·哈尔滨市旅游资源总体框架 | 第50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建设现状与风景名胜资源特点 | 第50-54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建设现状 | 第50-51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特点 | 第51-53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开发保护与利用状态 | 第53-54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5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分析 | 第56-67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分析 | 第56-58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56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过程与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目的 | 第56-57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结果 | 第57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资源评价的结论 | 第57-58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等级结构分析 | 第58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等级结构现状 | 第58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等级结构分析结论 | 第58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模结构分析 | 第58-59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模结构现状 | 第58-59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模结构分析结论 | 第59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功能结构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功能结构现状 | 第59-60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功能结构分析结论 | 第60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分析 | 第60-66页 |
| ·研究区域的选择 | 第60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缓冲区分析 | 第60-63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空间阻隔研究 | 第63-65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分析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6 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| 第67-73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等级结构提升 | 第67-68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模结构提升 | 第68-69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功能结构提升 | 第69-70页 |
| ·哈尔滨市风景名胜区体系空间布局结构提升 | 第70-7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| 结论 | 第73-7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| 附录 | 第78-88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8-89页 |
| 致谢 | 第89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