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5页 |
(一) 背景 | 第11-13页 |
(二)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| 第13页 |
(三) 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(四) 理论创新 | 第14-15页 |
一、师生亲和力概述 | 第15-27页 |
(一) 师生亲和力概念阐释 | 第15-17页 |
(二) 师生亲和力的积极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 亲和力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,提高教学质量 | 第17页 |
2. 亲和力利于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精神类疾病 | 第17-18页 |
3. 亲和力利于社会的发展 | 第18页 |
(三) 古代儒家师生亲和力的表现与启示 | 第18-27页 |
1. 古代儒家师生亲和力的表现 | 第18-24页 |
2. 古代儒家师生关系对当代师生亲和力的启示 | 第24-27页 |
二、当代高校师生亲和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7-39页 |
(一) 当代高校师生亲和力缺失的具体表现 | 第27-32页 |
1. 教师亲和力缺失具体表现 | 第27-30页 |
2. 学生亲和力缺失具体表现 | 第30-31页 |
3. 师生关系市场化 | 第31-32页 |
(二) 当代高校师生亲和力出现问题的原因 | 第32-35页 |
1. 学生方面的原因 | 第32页 |
2. 教师方面的原因 | 第32-34页 |
3. 高校方面的原因 | 第34页 |
4. 社会方面的原因 | 第34-35页 |
(三) 当代高校师生亲和力缺失的危害 | 第35-39页 |
1. 学生难以完成学业,教学整体水平难以提升 | 第36-37页 |
2. 学生人格不完善、性格褊狭 | 第37-38页 |
3. 学校不能完成合格的人才培养、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| 第38-39页 |
三、加强师生亲和力的策略与途径 | 第39-50页 |
(一) 完善教师考察制度,创建师生交往平台 | 第39-42页 |
1. 完善专业教师考察制度,创建师生交往平台 | 第39-42页 |
2. 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,创建师生思想交往平台 | 第42页 |
(二) 和谐师生关系构建途径 | 第42-45页 |
1. 构建民主平等对话方式的积极意义 | 第42-43页 |
2. 构建民主平等对话关系的正确途径 | 第43-45页 |
(三)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、提高专业能力 | 第45-48页 |
1.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| 第45-47页 |
2. 提高高校教师业务能力 | 第47-48页 |
(四) 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,培养大学生亲和力 | 第48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4页 |
后记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