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计算机网络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AS级互联网拓扑建模研究

表目录第1-10页
图目录第10-12页
摘要第12-14页
ABSTRACT第14-17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7-31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7-19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19-26页
     ·复杂网络结构的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复杂网络模型的研究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互联网拓扑建模的研究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27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思路第27-28页
   ·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8-31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 ·论文结构安排第29-31页
第二章 拓扑测量和拓扑数据获取与分析第31-49页
   ·网络拓扑第31-36页
     ·网络的定义及图表示第31页
     ·拓扑图的描述与度量第31-36页
   ·Internet 拓扑测量第36-40页
     ·网络测量与拓扑测量第36-37页
     ·AS 级拓扑测量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拓扑测量中存在的问题第39-40页
   ·AS 级Internet 拓扑特性第40-43页
     ·AS 级拓扑性质第40-43页
     ·拓扑性质的内在关系第43页
     ·基本特征的主要结论第43页
   ·AS 级拓扑基本特征量演化分析第43-48页
     ·AS 级拓扑数据获取第43-44页
     ·AS 级拓扑数据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8-49页
第三章 AS 级Internet 拓扑层次性分析与建模第49-73页
   ·引言第49-50页
   ·AS 级拓扑层次性分析第50-58页
     ·外在表现与内在机理第50-51页
     ·k-core 分解第51-58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58页
   ·AS 级拓扑层次建模第58-67页
     ·层次建模关键第58-62页
     ·层次网络模型框架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各层连接数m 的数学描述第64-66页
     ·择优连接概率第66-67页
     ·模型复杂度分析第67页
   ·模型仿真验证分析第67-71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宏特征第67-68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幂律特性第68-69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层次特性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幂律特性与层次性的关系第70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70-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四章 基于核数分层的AS 关系拓扑分析和建模第73-93页
   ·引言第73页
   ·基于AS 关系的互联网拓扑结构研究第73-83页
     ·AS 关系与带标注的拓扑图第73-75页
     ·AS 关系推测问题第75-76页
     ·AS 关系拓扑图的特性第76-81页
     ·层次性与AS 关系第81-83页
   ·基于核数分层的AS 关系拓扑模型第83-88页
     ·AS 关系模型第83-86页
     ·ASRM 模型算法第86-88页
     ·模型复杂度分析第88页
   ·模型仿真分析与验证实验第88-92页
     ·各AS 关系的比例第88-89页
     ·带标记的度分布第89页
     ·AS 关系推测准确性验证第89-91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91-9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2-93页
第五章 AS 级Internet 拓扑动态演化模型第93-119页
   ·引言第93-94页
   ·拓扑演化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第94-98页
     ·节点类型第94-95页
     ·局域世界与局部聚集第95页
     ·网络的指数增长第95-97页
     ·网络的老化第97页
     ·AS 级网络的自组织特性第97-98页
   ·各因素的刻画第98-102页
     ·AS 节点模型第98-99页
     ·指数增长的刻画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局域世界的刻画第100页
     ·偏好择优概率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网络老化的刻画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各类型节点的初始化第102页
   ·AS 级拓扑动态演化模型第102-111页
     ·算法描述第103-107页
     ·度分布的解析计算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算法的复杂度分析第110-111页
   ·模型仿真验证分析与评价第111-117页
     ·参数设置第111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宏特征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幂律特性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层次性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AS 关系特性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17页
   ·互联网拓扑结构特征内在成因探索第117-1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8-119页
第六章 结束语第119-125页
   ·本文总结第119-121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121-123页
   ·未来工作展望第123-125页
参考文献第125-134页
附录A 各实测数据集基于核数的六层次分析第134-137页
附录B 各实测数据集AS 关系的层次分析第137-141页
作者简历 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41-145页
致谢第145页

论文共1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一体化网络下支持QoS的交换技术研究
下一篇:基于网络生存性可重构服务承载网构建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