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研究--以女书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11页 |
绪论 | 第11-20页 |
一、选题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3-18页 |
三、研究目标、内容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属性 | 第20-49页 |
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| 第20-26页 |
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| 第26-32页 |
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属性 | 第32-39页 |
第四节 传播中的女书 | 第39-49页 |
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特点 | 第49-84页 |
第一节 符号传播 | 第49-60页 |
第二节 时空意义的传播 | 第60-72页 |
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传播 | 第72-84页 |
第三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环境 | 第84-107页 |
第一节 传播环境的构成 | 第84-96页 |
第二节 几种不同形态的环境变迁及适应 | 第96-102页 |
第三节 女书传播的原生态与次生态 | 第102-107页 |
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伦理 | 第107-124页 |
第一节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之争 | 第107-114页 |
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伦理悖论 | 第114-118页 |
第三节 女书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| 第118-124页 |
第五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 | 第124-146页 |
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果研究的特殊性 | 第124-126页 |
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"传播效果沟" | 第126-136页 |
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想传播效果 | 第136-140页 |
第四节 女书在两个阶段的传播效果比较 | 第140-146页 |
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策略 | 第146-156页 |
一、善用媒体 | 第146-150页 |
二、亲近校园 | 第150-152页 |
三、重视民间 | 第152-154页 |
四、慎对“产业化” | 第154-156页 |
结语 | 第156-161页 |
附录:发现真实的女书 | 第161-2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3-260页 |
后记 | 第2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