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、证据与想象--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绪论 | 第13-27页 |
第一节 文本、机构与期刊 | 第13-16页 |
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与展望 | 第16-24页 |
一. 学术史批评及最新动向 | 第16-19页 |
二. 考古学研究与"问答逻辑" | 第19-21页 |
三. 巫术研究与政治思想 | 第21-22页 |
四. 文化批评与人类学研究方面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文献资料 | 第24-27页 |
第一章 柯林武德与西方史学观念的变革 | 第27-75页 |
第一节 生平与著述简介 | 第27-42页 |
一. 家世、生活与职业 | 第27-32页 |
二. 著述的简要介绍 | 第32-38页 |
三. 手稿编辑的概况 | 第38-42页 |
第二节 柯林武德与古典历史编纂学 | 第42-54页 |
一. 史学双璧: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德 | 第43-48页 |
二. 过渡者抑或开创者:波里比阿 | 第48-50页 |
三. 书写帝国兴衰:李维与塔西佗 | 第50-54页 |
第三节 "救赎历史"的书写与评价 | 第54-60页 |
一. 何谓"救赎历史"? | 第55-56页 |
二. "救赎历史"的实践者 | 第56-58页 |
三. "救赎历史"的评价 | 第58-60页 |
第四节 柯林武德与历史主义的观念 | 第60-75页 |
一. 历史主义的兴起与内涵 | 第60-63页 |
二. 先驱者:维柯与赫尔德 | 第63-68页 |
三. 承前启后者:黑格尔 | 第68-71页 |
四. 发扬者:克罗齐 | 第71-75页 |
第二章 历史证据的理论与实践 | 第75-133页 |
第一节 实证主义:科学抑或寓言? | 第75-85页 |
一. 实在论及其批评 | 第75-79页 |
二. 实证主义史学的贡献及批评 | 第79-82页 |
三. 实在论与伦理思想 | 第82-85页 |
第二节 历史证据与历史事实 | 第85-99页 |
一. 历史学何以诉之于证据 | 第85-88页 |
二. 历史证据及其类型 | 第88-91页 |
三. 证据的发掘与研究实践 | 第91-94页 |
四. 证据背后的历史事实 | 第94-99页 |
第三节 证据比较与历史知识的可信性 | 第99-111页 |
一. 学科证据的相似性 | 第99-103页 |
二. 学科证据的相异性 | 第103-106页 |
三. 历史知识何以是可信的 | 第106-111页 |
第四节 "问答逻辑"与元证据 | 第111-125页 |
一. 证词、问题与证据 | 第112-116页 |
二. 侦探的工作与证据的限度 | 第116-120页 |
三. 历史叙述与元证据 | 第120-125页 |
第五节 "约翰·道埃之死"的再思考 | 第125-133页 |
一. 为什么是侦探小说? | 第125-128页 |
二. 推理小说的文化与伦理内涵 | 第128-131页 |
三. 艺术拒斥"腐化的意识" | 第131-133页 |
第三章 历史想象与"思想的重演论" | 第133-181页 |
第一节 历史想象的认识论基础 | 第133-144页 |
一. 历史思维与思想的重演 | 第133-137页 |
二. 历史思维与历史解释 | 第137-140页 |
三. 创造性想象与反事实的史学 | 第140-144页 |
第二节 历史思想的重演论 | 第144-154页 |
一. 时间、思维与推理 | 第144-148页 |
二. 记忆、传记与思想重演 | 第148-152页 |
三 重演论何以需要厘清概念 | 第152-154页 |
第三节 "先验的想象"与历史叙述 | 第154-167页 |
一. 历史想象的类型及功能 | 第154-159页 |
二. "想象构造的网"与历史批评 | 第159-161页 |
三. 历史叙述与历史评价 | 第161-167页 |
第四节 历史想象:科学抑或艺术? | 第167-181页 |
一. 历史叙事与小说叙事 | 第167-173页 |
二. 历史虚实与客观性问题 | 第173-176页 |
三. 叙事何以诉之于情节结构 | 第176-181页 |
第四章 柯林武德中文形象的多重建构 | 第181-207页 |
第一节 重访柯林武德:史学思想的接受与嬗变 | 第181-194页 |
一. 文献引介的路径与分歧 | 第181-186页 |
二. 研究社群及其成果展现 | 第186-189页 |
三. "问题"的研究与评价 | 第189-194页 |
第二节 《历史的观念》与译本的比较研究 | 第194-207页 |
一. 中译本的比较与理解 | 第195-198页 |
二. 核心概念与译者的诠释 | 第198-202页 |
三. 重要命题的译法与理解 | 第202-207页 |
结语 | 第207-213页 |
附录 | 第213-2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7-233页 |
后记 | 第233-2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