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金属表面熔化的概述 | 第9-17页 |
1.1.1 金属表面熔化简介 | 第9-13页 |
1.1.2 金属表面熔化的研究模型以及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1.3 金属表面熔化存在的问题 | 第17页 |
1.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、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2.2 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透射电子显微学 | 第18-23页 |
2.1 透射电子显微学 | 第18-23页 |
2.1.1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发展简史 | 第18-19页 |
2.1.2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| 第19-20页 |
2.1.3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1.4 原位加热电子显微学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Cu(200)面的逐多层表面熔化 | 第23-38页 |
3.1 引言 | 第23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23-24页 |
3.3 实验结果 | 第24-30页 |
3.3.1 Cu纳米颗粒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| 第24页 |
3.3.2 Cu(200)面的逐多层表面熔化的原位高分辨表征 | 第24-27页 |
3.3.3 Cu(200)面的逐多层表面熔化的模拟计算及机理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4 讨论 | 第30-37页 |
3.4.1 Cu纳米颗粒在熔化而非挥发 | 第30-33页 |
3.4.2 电子束损伤对实验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4.3 微观应变对实验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4.5 加热温度准确性的证明 | 第35-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Cu纳米颗粒的指数型表面熔化 | 第38-47页 |
4.1 引言 | 第38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6页 |
4.3.1 Cu纳米颗粒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| 第39页 |
4.3.2 Cu纳米颗粒指数型表面熔化的原位高分辨表征 | 第39-40页 |
4.3.3 Cu纳米颗粒指数型表面熔化的机理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3.4 熔化潜热对熔化形式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3.5 熔化形式对单位时间熔化量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纳米多孔Cu的表面熔化 | 第47-56页 |
5.1 引言 | 第47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47-48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4页 |
5.3.1 纳米多孔Cu的成分、形貌与微观结构表征 | 第48-52页 |
5.3.2 纳米多孔Cu表面熔化的原位高分辨表征 | 第52-5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56页 |
6.2 展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6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