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0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研究目的、方法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2.3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9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3.3 文献评述 | 第19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0页 |
1.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| 第20-22页 |
1.5.1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20-21页 |
1.5.2 本文的不足之处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2-26页 |
2.1 财务预警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2-24页 |
2.1.1 财务预警的定义、特征及功能 | 第22-23页 |
2.1.2 财务预警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2 模糊数学理论概述 | 第24-26页 |
2.2.1 模糊数学理论的概念及应用 | 第24页 |
2.2.2 模糊综合评价基本要素 | 第24-25页 |
2.2.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CM公司经营现状及财务预警分析 | 第26-32页 |
3.1 CM公司概况 | 第26-27页 |
3.1.1 CM公司简介 | 第26页 |
3.1.2 CM公司经营概况 | 第26-27页 |
3.2 单变量模型在CM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应用及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3 传统多变量模型在CM公司财务预警中的应用及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3.1 Z-Score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3.2 F-Score模型 | 第29-30页 |
3.4 模糊综合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| 第30-32页 |
3.4.1 模糊综合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可行性 | 第30-31页 |
3.4.2 模糊综合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CM公司模糊综合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构建 | 第32-44页 |
4.1 确定评价对象集 | 第32页 |
4.2 确定评价因素集 | 第32-37页 |
4.2.1 财务指标 | 第32-35页 |
4.2.2 非财务指标 | 第35-36页 |
4.2.3 指标的选取 | 第36-37页 |
4.3 确定评语集 | 第37页 |
4.4 确定指标权重 | 第37-40页 |
4.4.1 AHP法 | 第37-39页 |
4.4.2 熵权法 | 第39-40页 |
4.4.3 熵-AHP法 | 第40页 |
4.5 构造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| 第40-43页 |
4.6 模糊综合评判 | 第43-44页 |
4.6.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 | 第43页 |
4.6.2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| 第43页 |
4.6.3 综合评价得分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CM公司模糊综合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应用 | 第44-61页 |
5.1 指标权重计算 | 第44-47页 |
5.1.1 层次分析 | 第44-47页 |
5.1.2 熵权确定 | 第47页 |
5.1.3 熵-AHP结合运算 | 第47页 |
5.2 构造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| 第47页 |
5.3 财务预警应用结果 | 第47-53页 |
5.3.1 2012年财务预警评价结果 | 第47-49页 |
5.3.2 2013年财务预警评价结果 | 第49-50页 |
5.3.3 2014年财务预警评价结果 | 第50-51页 |
5.3.4 2015年财务预警评价结果 | 第51-52页 |
5.3.5 2016年财务预警评价结果 | 第52-53页 |
5.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3-61页 |
5.4.1 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| 第53-55页 |
5.4.2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| 第55-61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61-64页 |
6.1 结论 | 第61-62页 |
6.2 建议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附录 | 第66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