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缩略语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6页 |
1 海滨锦葵简介 | 第12页 |
2 海滨锦葵的外形特征 | 第12-13页 |
3 海滨锦葵的生长特性 | 第13页 |
4 海滨锦葵的栽培技术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5 锦葵科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| 第14-22页 |
5.1 黄酮及其苷类 | 第14-17页 |
5.2 苯丙素类 | 第17-18页 |
5.3 甾体类化合物 | 第18-19页 |
5.4 萜类化合物 | 第19-20页 |
5.5 有机酸类 | 第20-21页 |
5.6 其他 | 第21-22页 |
6 海滨锦葵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| 第22-23页 |
6.1 降高血压作用 | 第22页 |
6.2 提高免疫和抗肿瘤的作用 | 第22-23页 |
6.3 抗氧化作用 | 第23页 |
6.4 提高小麦幼苗的耐盐性 | 第23页 |
6.5 驱虫作用 | 第23页 |
6.6 杀菌作用 | 第23页 |
7 海滨锦葵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| 第23-24页 |
8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鉴定及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| 第26-38页 |
引言 | 第26-27页 |
1 试验材料 | 第27-28页 |
1.1 试验材料来源 | 第27页 |
1.1.1 供试植物病原菌 | 第27页 |
1.1.2 供试昆虫 | 第27页 |
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7-28页 |
1.3 供试试剂 | 第28页 |
1.4 常用培养基 | 第28页 |
2 试验方法 | 第28-30页 |
2.1 挥发性成分提取 | 第28-29页 |
2.1.1 海滨锦葵叶片挥发性成分提取 | 第28页 |
2.1.2 海滨锦葵种子挥发性成分提取 | 第28-29页 |
2.2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| 第29页 |
2.3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抑菌杀虫活性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3.1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抑菌活性测定 | 第29-30页 |
2.3.2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杀虫活性测定 | 第30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6页 |
3.1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得油率 | 第30-31页 |
3.2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2.1 海滨锦葵叶片挥发性成分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2 海滨锦葵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3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| 第34-36页 |
3.3.1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| 第34页 |
3.3.2 海滨锦葵叶片和种子挥发性成分杀虫活性测定结果 | 第34-36页 |
4 本章小结与讨论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海滨锦葵叶片乙酸乙酯相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| 第38-52页 |
引言 | 第38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38-40页 |
1.1 实验材料来源 | 第38-39页 |
1.1.1 供试植物病原菌 | 第39页 |
1.1.2 供试昆虫 | 第39页 |
1.2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39页 |
1.3 常用试剂 | 第39-40页 |
1.4 常用培养基 | 第40页 |
2 试验方法 | 第40-42页 |
2.1 海滨锦葵叶片化学成分的提取 | 第40页 |
2.1.1 回流提取法 | 第40页 |
2.1.2 浸渍提取法 | 第40页 |
2.2 海滨锦葵叶片化学成分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| 第40-41页 |
2.2.1 海滨锦葵叶片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 | 第40-41页 |
2.2.2 海滨锦葵叶片化学成分的杀虫活性 | 第41页 |
2.3 海滨锦葵叶片乙酸乙酯相分离纯化 | 第41-42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9页 |
3.1 海滨锦葵叶片粗提物提取率 | 第42-43页 |
3.2 海滨锦葵叶片化学成分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| 第43-45页 |
3.2.1 海滨锦葵叶片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 | 第43-44页 |
3.2.2 海滨锦葵叶片化学成分的杀虫活性 | 第44-45页 |
3.3 海滨锦葵叶片中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及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| 第45-49页 |
3.3.1 海滨锦葵叶片中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| 第45-48页 |
3.3.2 海滨锦葵叶片中化合物抑菌杀虫活性研究 | 第48-49页 |
4 本章小结和讨论 | 第49-52页 |
全文总结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4页 |
附录 | 第64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