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生物论文

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行动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5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育教学背景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课堂教学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论研究法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实验研究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调查研究法第14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理论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实践意义第14-15页
第二章 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概述第15-19页
    一、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问题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探究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教学模式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行动研究第16页
    二、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理论基础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问题解决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新课程标准第17-19页
第三章 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构建第19-26页
    一、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操作程序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创设情境,提出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分析问题,作出假设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检验假设,得出结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自主探究,合作学习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 评价思考,迁移升华第21-22页
    二、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评价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评价指导思想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评价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评价指标体系第23-26页
第四章 “基于问题的探究性教学模式”的行动研究第26-40页
    一、教学案例设计第26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案例1: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案例2: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31-36页
    二、实验对象的选取第36页
    三、实验前数据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实验前量化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实验前质性研究第37页
    四、实验后数据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实验后量化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实验后质性研究第38-40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0-42页
    一、研究主要成果第4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的不足之处第40-41页
    三、研究展望第41-42页
参考文献第42-44页
附录第44-65页
    附录1第44-47页
    附录2第47-54页
    附录3第54-55页
    附录4第55-64页
    附录5第64-65页
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、科研成果等第65-66页
致谢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上功能模块或聚集基团的探测研究
下一篇:含有复杂边界和移动边界声传播问题的数值模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