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语/符号说明 | 第10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7页 |
研究现状、成果 | 第12-14页 |
研究目的、方法 | 第14-17页 |
一、含碘单体化合物MAI的合成和表征 | 第17-28页 |
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17页 |
1.1.1 仪器 | 第17页 |
1.1.2 试剂 | 第17页 |
1.2 对象和方法 | 第17-21页 |
1.2.1 含碘单体化合物MAI的合成 | 第17-20页 |
1.2.2 含碘单体化合物MAI的表征 | 第20-21页 |
1.3 结果 | 第21-26页 |
1.3.1 含碘单体化合物MAI的表征 | 第21-26页 |
1.4 讨论 | 第26-27页 |
1.4.1 含碘单体化合物MAI的合成和表征 | 第26-27页 |
1.5 小结 | 第27-28页 |
二、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| 第28-41页 |
2.1 仪器与试剂 | 第28页 |
2.1.1 仪器 | 第28页 |
2.1.2 试剂 | 第28页 |
2.2 对象和方法 | 第28-32页 |
2.2.1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制备 | 第28-30页 |
2.2.2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表征 | 第30-32页 |
2.3 结果 | 第32-37页 |
2.3.1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表征 | 第32-37页 |
2.4 讨论 | 第37-40页 |
2.4.1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| 第37-40页 |
2.5 小结 | 第40-41页 |
三、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体外性能研究 | 第41-50页 |
3.1 仪器与试剂 | 第41页 |
3.1.1 仪器 | 第41页 |
3.1.2 试剂 | 第41页 |
3.2 对象与方法 | 第41-45页 |
3.2.1 4T1细胞的复苏、培养及冻存 | 第41-43页 |
3.2.2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研究 | 第43-44页 |
3.2.3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研究 | 第44-45页 |
3.3 结果 | 第45-48页 |
3.3.1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研究 | 第45-47页 |
3.3.2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研究 | 第47-48页 |
3.4 讨论 | 第48-49页 |
3.4.1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研究 | 第48-49页 |
3.4.2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研究 | 第49页 |
3.5 小结 | 第49-50页 |
四、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体内性能研究 | 第50-57页 |
4.1 仪器与试剂 | 第50页 |
4.1.1 仪器 | 第50页 |
4.1.2 试剂 | 第50页 |
4.2 对象和方法 | 第50-51页 |
4.2.1 BALB/c小鼠原位乳腺癌模型的建立 | 第50页 |
4.2.2 标记有Cy5.5的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体内荧光成像 | 第50-51页 |
4.2.3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体内CT成像 | 第51页 |
4.3 结果 | 第51-54页 |
4.3.1 标记有Cy5.5的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体内荧光成像 | 第51-54页 |
4.3.2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体内CT成像 | 第54页 |
4.4 讨论 | 第54-56页 |
4.4.1 标记有Cy5.5的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体内荧光成像 | 第54-55页 |
4.4.2 PMAI-PEG-RGD纳米粒子的体内CT成像 | 第55-56页 |
4.5 小结 | 第56-57页 |
结论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5页 |
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5-66页 |
综述 纳米造影剂在X射线成像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| 第66-93页 |
综述参考文献 | 第84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5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