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家畜病毒学论文

伪狂犬病病毒潜伏感染相关转录物LLT表达特征的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英文缩略表第12-13页
第一章 引言第13-20页
    1.1 伪狂犬病概述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伪狂犬病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伪狂犬病病毒的历史第13页
    1.2 伪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伪狂犬病病毒结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疱疹病毒的复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伪狂犬病病毒感染机制第16页
    1.3 伪狂犬病病毒潜伏感染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疱疹病毒miRNA研究进展第17-18页
    1.5 BAC/galK重组系统原理与应用第18-19页
    1.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-20页
第二章 LLT启动子缺失突变病毒的构建拯救及其体外生物学特性分析第20-47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病毒、细胞、质粒和菌株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工具酶和试剂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主要仪器设备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常用培养基的配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本章节引物设计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缺失LLT启动子突变病毒相关供体质粒的构建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8 正筛选SW102-BAC-galk的构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9 负筛选系统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0 突变病毒拯救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1 突变病毒体外生物学特性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2.2 结果第31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pB-L1-R1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pB-L1-cHS4-R1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B-L1-cHS4-R2质粒的构建与鉴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pB-L1-CMVp-R1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pB-L1-BGH-R3 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pB-L1-cHS4-BGH-R3质粒的构建及鉴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GalK基因的获得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正筛选SW102-BAC-galk鉴定结果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负筛选SW102-BAC-△LAP1鉴定结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负筛选SW102-BAC-cHS4-△LAP1a鉴定结果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负筛选SW102-BAC-cHS4-△LAP1b鉴定结果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2 负筛选SW102-BAC-CMVp-△LAP1鉴定结果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3 负筛选SW102-BAC-△LAP1/P2 鉴定结果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4 负筛选SW102-BAC-cHS4-△LAP1/P2鉴定结果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5 拯救突变病毒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6 突变病毒体外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第44-45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45-47页
第三章 启动子缺失突变病毒体内外转录 LLT相关分子的特征分析第47-63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47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病毒与细胞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工具酶、试剂、仪器设备以及培养基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动物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本章节引物设计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突变病毒感染Vero细胞LLT表达特征的研究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双缺失启动子突变病毒感染小鼠致病性及其组织中LLT表达特征研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突变病毒感染Vero细胞miRNA表达特征的研究第51-52页
    3.2 结果第52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突变病毒感染Vero细胞LLT表达特征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双缺失启动子突变病毒感染小鼠致病性实验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双缺失启动子突变病毒感染小鼠组织的LLT表达特征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JS-2012感染Vero细胞miRNA表达特征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突变病毒感染Vero细胞miRNA表达特征第59-61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61-63页
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0页
附录第70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作者简历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伪狂犬病病毒UL23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研究
下一篇:PRRSV NSP2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