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--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

辽宁地区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系统开发研究

致谢第4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耕地质量分等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外耕地质量分等的发展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1.4 农用地质量分等相关术语和定义第16-18页
2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原理第18-28页
    2.1 耕地质量分等的工作流程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耕地质量分等的工作流程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耕地质量分等的资料收集与整理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分等参数的确定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分等单元划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相关参数的确定第21-23页
    2.3 土地利用系数的计算第23-24页
    2.4 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第24页
    2.5 耕地质量等别确定第24-28页
3 分等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第28-40页
    3.1 分等因素及其记分原则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分等因素分级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分等因素记分规则第31-34页
    3.2 特尔斐法确定权重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系统预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特尔斐法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特尔斐法确定分等因素的权重结果第38-40页
4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系统的设计第40-47页
    4.1 农用地分等的技术路线第40页
    4.2 评价系统的框架设计第40-42页
    4.3 评价系统的功能设计第42-44页
    4.4 系统建设原则第44-47页
5 耕地质量评价系统基础数据库设计第47-56页
    5.1 数据库内容第47页
    5.2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数据库命名规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要素分类与编码第48-50页
    5.3 数据库空间要素的介绍第50-52页
    5.4 分等参数以及代码表第52-56页
6 系统的实现第56-65页
    6.1 系统的运行和开发环境第56页
    6.2 测区概况第56-57页
    6.3 因子权重查询的实现第57-59页
    6.4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的实现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实验数据准备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评价结果的验证第63-65页
7 结论与展望第65-67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65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0页
作者简历第70-72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3-羟基丙三醇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价
下一篇:小刺猴头菌等四种高等真菌的化学成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