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化合物结构 | 第9-15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5-19页 |
1.1 高等真菌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| 第15页 |
1.2 食用高等真菌化学成分多样性 | 第15-17页 |
1.3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猴头菌(Hericium erinaceus)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19-39页 |
2.1 前言 | 第19-20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0-23页 |
2.2.1 仪器与材料 | 第20页 |
2.2.2 提取分离 | 第20-21页 |
2.2.3 NGF诱导PC12分化实验 | 第21-22页 |
2.2.4 细胞毒活性的筛选实验 | 第22-23页 |
2.2.5 量子化学计算 | 第2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3-34页 |
2.3.1 化合物 1?5 的结构解析 | 第23-32页 |
2.3.2 NGF诱导PC12分化实验结果 | 第32-33页 |
2.3.3 化合物hericinoids A?E(1?5)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| 第33-34页 |
2.4 化合物理化及波谱数据 | 第34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第3章 小刺猴头菌(Hericium caputmedusae)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39-68页 |
3.1 前言 | 第3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9-42页 |
3.2.1 仪器与材料 | 第39-40页 |
3.2.2 提取分离 | 第40-41页 |
3.2.3 α-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| 第41-42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2-60页 |
3.3.1 化合物 1?11 的结构解析 | 第42-50页 |
3.3.2 化合物 12?14 的结构解析 | 第50-51页 |
3.3.3 化合物 15?17 的结构解析 | 第51-53页 |
3.3.4 化合物 18?20 的结构解析 | 第53-54页 |
3.3.5 化合物 21?22 的结构解析 | 第54-56页 |
3.3.6 化合物10和 11 的构型确定 | 第56-60页 |
3.3.6.1 计算方法 | 第56页 |
3.3.6.2 化合物10和 11 的~1H NMR计算及分析 | 第56-60页 |
3.3.7 化合物 1?11 的 α-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| 第60页 |
3.4 化合物理化及波谱数据 | 第60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8页 |
第4章 高山猴头菌(Hericium alpestre)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68-74页 |
4.1 引言 | 第68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8-69页 |
4.2.1 仪器与材料 | 第68页 |
4.2.2 提取分离 | 第68-69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1页 |
4.3.1 化合物 1?3 的结构解析 | 第69-71页 |
4.4 化合物理化及波谱数据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4页 |
第5章 灵芝(Ganoderma lucidum)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74-81页 |
5.1 前言 | 第74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74-75页 |
5.2.1 仪器与材料 | 第74页 |
5.2.2 提取分离 | 第74-75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75-76页 |
5.3.1 化合物1的结构解析 | 第75-76页 |
5.4 化合物理化和波谱数据 | 第76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第6章 综述高等真菌中的二萜 | 第81-95页 |
6.1 鸟巢烷型二萜(Cyathane Diterpene) | 第81-87页 |
6.2 海松烷型骨架二萜(Pimarane Diterpene) | 第87页 |
6.3 松香烷型骨架二萜(Abietane Diterpene) | 第87-88页 |
6.4 Guanacastane 骨架二萜 | 第88-89页 |
6.5 Sordarin骨架二萜和Crinipelli骨架二萜 | 第89-90页 |
6.6 其他类型二萜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7页 |
附录Ⅰ 部分新化合物的谱图 | 第97-109页 |
附录Ⅱ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| 第109-11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