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彩色小麦营养成分及其色素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符号或缩略词说明第9-10页
前言第10-11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20页
    1.1 彩色小麦的重要性第11页
    1.2 彩色小麦的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彩色小麦的种类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彩色小麦色素基因的来源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彩色小麦色素的遗传第13-14页
    1.3 彩色小麦籽粒中的营养成分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花青素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氨基酸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彩色小麦氨基酸含量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18-20页
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20-31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植物材料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菌种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载体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LB培养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抗生素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常用商品化生化试剂第22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2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样品收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种子RNA的提取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cDNA的合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ThMYC4E、TaMYC1、TaMYB7D基因的克隆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qRT-PCR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ThMYC4E、TaMYC1、TaMYB7D在烟草中的亚细胞定位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花青素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氨基酸测定第30-31页
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31-48页
    3.1 彩色小麦近等基因系的构建第31页
    3.2 彩色小麦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花青素的含量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氨基酸的含量第35-39页
    3.3 基因的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第39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ThMYC4E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TaMYC1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TaMYB7D第45-48页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48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个人简历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matK+rbcL条形码与RAPD分子标记方法的青海唐古特大黄遗传多样性研究
下一篇:大豆与玉米生长和土壤施氮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