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国教育事业论文--教育制度论文--办学形式论文--私立论文

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管理者的胜任特征研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管理者的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评述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框架第17-18页
    1.5 创新点第18-19页
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第19-28页
    2.1 胜任特征的概念与内涵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胜任特征概念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胜任特征内涵第19-21页
    2.2 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冰山模型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洋葱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2.3 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行为事件访谈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专家评价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工作分析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编码技术第26-27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现状与问题第28-37页
    3.1 北京XDF学校企业简介第28-29页
    3.2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状况分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层管理者来源构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层管理者年龄结构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中层管理者学历结构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中层管理者其他胜任特征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北京XDF学校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意义第32-33页
    3.3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的主要问题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3.4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的问题成因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4章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构建与验证第37-45页
    4.1 北京新东方外语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构建的原则与目的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构建原则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构建目的第37页
    4.2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指标的选取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编码处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信度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统计软件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频次分析第40页
    4.3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的权重设计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第42页
    4.4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验证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同时效度复核法在胜任特征模型的检测中的应用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对录入数据的频次差异检验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4-45页
第5章 北京XDF学校中层管理者胜任特征结果运用第45-50页
    5.1 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层管理者素质测评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基于胜任特征的中策管理者素质测评的意义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运用到素质测评的程序和步骤第46-47页
    5.2 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层管理者选拔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层管理者选拔的意义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层管理者选拔的流程第48页
    5.3 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层管理者培训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层管理者培训的意义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基于胜任特征的中层管理者培训的内容第4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结论与展望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附录第55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统计连续性入户调查现状与对策研究--以月度劳动力和1%人口抽样调查为例
下一篇: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衔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