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储能锂电池系统状态估计与热故障诊断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1章 绪论第19-3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简介第23-24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分析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锂离子电池动态行为建模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锂离子电池状态和参数估计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锂离子电池故障诊断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锂离子电池组不一致性均衡第31-32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-35页
    1.5 主要工作与各章节安排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主要工作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章节安排第36-39页
第2章 锂离子电池建模和荷电状态估计第39-63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39-40页
    2.2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机理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2.3 锂离子电池电学行为建模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锂离子电池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等效电路模型状态空间表达第43页
    2.4 锂离子电池模型参数离线辨识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方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锂离子电池模型离线参数辨识第47-48页
    2.5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与比例积分误差调节的荷电状态估计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电池模型参数在线校正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估计原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带误差调节的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第51-53页
    2.6 电池测试实验数据介绍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小电流开路电压测试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离线参数辨识测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动态工况测试第55页
    2.7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7.1 离线参数辨识结果验证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7.2 荷电状态估计器性能验证与讨论第56-62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3章 锂离子电池老化分析与健康状态评估第63-8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63页
    3.2 电池老化成因与测试数据分析第63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电池老化成因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电池老化数据分析第65-69页
    3.3 电池性能老化行为描述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电池容量衰减模型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阻抗衰减模型第72页
    3.4 基于粒子滤波的参数估计第72-74页
    3.5 健康状态估计与寿命预测方法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电池SOH估计方法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电池RUL预测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3.6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SVR模型验证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SOH估计方法验证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RUL预测方法验证第79-80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4章 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联合估计第81-93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81页
    4.2 容量无关锂离子电池状态空间模型第81-83页
    4.3 基于李亚普诺夫观测器的电池状态估计方法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李亚普诺夫观测器设计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联合估计第85-86页
    4.4 电池测试数据介绍第86-87页
    4.5 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第87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案例1:全新电池脉冲测试工况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案例2:老化电池脉冲测试工况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案例3:随机老化测试工况第90-92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92-93页
第5章 锂离子电池电热耦合特性建模与热故障诊断第93-109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93-94页
    5.2 圆柱形电池的产热机理第94-96页
    5.3 电热耦合模型与参数辨识方法第96-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锂离子电池电热耦合模型第96-9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锂离子电池热模型参数辨识第98-100页
    5.4 电热耦合模型状态观测器设计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观测器1:电池内阻观测器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观测器2:核心温度观测器第100页
    5.5 电池热故障诊断方法第100-102页
    5.6 实验数据介绍第102-103页
    5.7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第103-107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热模型参数辨识结果验证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观测器1性能验证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观测器2性能验证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7.4 故障诊断方法验证第106-107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107-109页
第6章 锂离子电池组状态估计与不一致性均衡第109-125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109-110页
    6.2 电池组不一致性分析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电池测试实验平台第11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不一致性分析第110-112页
    6.3 电池组状态估计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电池单体模型第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基于EKF的单体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第112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基于EKF的双时间尺度电池组荷电状态估计第114页
    6.4 基于双粒度反馈控制的不一致性均衡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主动均衡硬件方案设计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双粒度不一致均衡算法第116-117页
    6.5 仿真实验验证及分析第117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电池组SOC估计算法验证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电池组均衡算法验证第118-123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结第123-125页
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25-129页
    7.1 研究总结第125-127页
    7.2 工作展望第127-129页
参考文献第129-140页
致谢第140-141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41-143页

论文共1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Si对Al-Zn-Mg合金组织及性能影响的研究
下一篇:不同DNA识别信号通路在结核杆菌感染过程中的相互调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