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0-20页 |
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一、研究的背景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| 第11-14页 |
一、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的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第四节 盐田区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选择................. | 第16-20页 |
二、创新驱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分析 | 第17-18页 |
三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选择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盐田区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的现状 | 第20-26页 |
第一节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强化企业服务制度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实施创新空间打造 | 第22-23页 |
第四节 推进融资环境改革 | 第23-24页 |
第五节 提升人才服务环境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盐田区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存在的问题 | 第26-37页 |
第一节 部分政策不够科学,达不到激励效果 | 第26-28页 |
一、政策存在重复交叉,企业不知如何申请扶持 | 第27页 |
二、部分项目缺乏固定资助标准,企业对于扶持缺乏稳定预期.. | 第27-28页 |
三、项目申报门槛低、资助额度保守、引导扶持效果欠佳 | 第28页 |
第二节 服务企业不够高效,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 | 第28-30页 |
一、企业有问题不知道怎么反馈,找什么部门解决 | 第29页 |
二、领导走访不够深入,企业诉求不充分 | 第29-30页 |
三、企业对政府政策不了解,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| 第30页 |
第三节 创新空间保障能力不足,制约优质项目的引进和留存 | 第30-33页 |
一、空间资源紧缺,制约了创新项目的引进 | 第30-31页 |
二、集中旧改加剧空间不足,造成优质企业流失 | 第31-32页 |
三、缺乏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,不能满足创业企业需求 | 第32-33页 |
第四节 融资环境改革不到位,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无根本改变.. | 第33-34页 |
一、企业贷款限制条件多 | 第33-34页 |
二、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 | 第34页 |
三、政策制定出台到落地实施时间跨度长 | 第34页 |
第五节 促进人才集聚能力不足,无法真正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| 第34-37页 |
一、高端人才的相关政策不够灵活 | 第35页 |
二、现有人才扶持政策和基础人才需求尚有差距 | 第35-36页 |
三、缺乏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| 第36页 |
四、分配机制不健全,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盐田区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7-49页 |
第一节 政策激励效果不足的原因 | 第37-38页 |
一、政策制定缺乏科学统筹 | 第37-38页 |
二、扶持资金预算不足 | 第38页 |
三、政策缺乏有效区分 | 第38页 |
第二节 企业服务品质欠优化的原因 | 第38-41页 |
一、缺乏统一的反映问题的平台和处理问题的机制 | 第39页 |
二、服务企业的手段和措施有待提升 | 第39-40页 |
三、政府、企业两者之间缺乏关于惠企政策的有效联动 | 第40-41页 |
第三节 创新空间保障能力不足的原因 | 第41-44页 |
一、空间规划不足,影响产业定位 | 第41-42页 |
二、创新者缺乏充分参与,推进旧改项目时缺乏合理统筹 | 第42-43页 |
三、缺乏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,科技服务支撑不足 | 第43-44页 |
第四节 融资环境改革不到位的原因 | 第44-46页 |
一、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存在错位,影响改革成效 | 第44-45页 |
二、政府与银行和企业沟通时缺位,导致沟通机制不顺畅 | 第45页 |
三、政府金融人才缺位,阻碍融资环境改革的步伐 | 第45-46页 |
第五节 人才集聚能力不足的原因 | 第46-49页 |
一、对基础人才的扶持政策覆盖面较窄 | 第47页 |
二、配套服务的缺位,形成人才落户障碍 | 第47-48页 |
三、缺乏专业的人才,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| 第48页 |
四、政府的“自利性”及监管的缺位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完善盐田区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策略的思考 | 第49-58页 |
第一节 优化扶持政策体系,增强创新激励作用 | 第49-50页 |
一、加大力度,集中力量择优扶持 | 第49-50页 |
二、增加审核项目,减少评审项目 | 第50页 |
三、科学利用产业扶持资金,增强创新激励作用 | 第50页 |
第二节 优化企业服务手段,提升企业服务质量 | 第50-52页 |
一、提升服务企业信息化手段 | 第50-51页 |
二、理顺服务企业问题解决机制 | 第51页 |
三、丰富企业帮扶工作方式 | 第51-52页 |
第三节 优化创新空间保障手段,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| 第52-54页 |
一、做好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和服务 | 第52-53页 |
二、让创新者充分参与,合理推进旧改 | 第53页 |
三、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建设,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| 第53-54页 |
四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,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| 第54页 |
第四节 深化融资环境改革,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| 第54-55页 |
一、构建金融支撑体系 | 第54-55页 |
二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 | 第55页 |
三、畅通沟通机制 | 第55页 |
第五节 提升人才服务技能,打造创新人才高地 | 第55-58页 |
一、完善基础人才相关政策,创新人才奖励机制 | 第56页 |
二、为企业基础人才引进搭建精准化服务平台 | 第56页 |
三、为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资讯、指导、交流、疏导服务 | 第56-57页 |
四、完善企业人才住房管理机制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