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绪论 | 第13-30页 |
一、研究对象的界定与分期 | 第14-18页 |
1、“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”的界定 | 第14-15页 |
2、“现代女性意识”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3、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分期 | 第18页 |
二、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| 第18-28页 |
1、研究现状 | 第18-27页 |
2、选题意义 | 第27-28页 |
三、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28-30页 |
1、研究方法 | 第28页 |
2、创新之处 | 第28-30页 |
第一章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转型(1912-1936) | 第30-82页 |
第一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转型的历史语境 | 第30-43页 |
一、政治语境:从晚清到民国的建立 | 第31-33页 |
二、文化语境: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性的生成 | 第33-36页 |
三、文学语境:文学革命·新诗·旧诗 | 第36-43页 |
第二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| 第43-56页 |
一、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女性表达 | 第43-47页 |
二、现代女性友谊的自由抒发 | 第47-52页 |
三、现代自然意识的审美观照 | 第52-56页 |
第三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的题材拓展 | 第56-70页 |
一、中国古代女性诗词题材的局限性 | 第57-60页 |
二、现代社会政治空间的介入 | 第60-65页 |
三、现代城市生活空间的开拓 | 第65-70页 |
第四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的诗艺变革 | 第70-82页 |
一、现代语言的引入与古典节奏的坚守 | 第70-77页 |
二、古典意象的激活与现代意境的生成 | 第77-82页 |
第二章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中兴(1936-1949) | 第82-135页 |
第一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兴的历史语境 | 第82-94页 |
一、政治语境: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| 第82-85页 |
二、文化语境:民族主义文化的复归与高涨 | 第85-89页 |
三、文学语境:“民族形式”讨论与旧体诗词的再兴 | 第89-94页 |
第二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深化 | 第94-108页 |
一、抗日救亡的女性表达 | 第95-98页 |
二、战乱中女性流亡体验的诗词书写 | 第98-101页 |
三、战乱中现代爱情体验的诗词书写 | 第101-105页 |
四、战乱中现代母女关系的自我审视 | 第105-108页 |
第三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的题材聚焦 | 第108-122页 |
一、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与战争 | 第109-112页 |
二、战争与女性成长题材的开掘 | 第112-115页 |
三、战争与社会政治题材的女性诗词 | 第115-120页 |
四、战争与现代乡土题材的女性诗词 | 第120-122页 |
第四节 战争年代女性旧体诗词的诗艺取向 | 第122-135页 |
一、高频的疑问句类修辞 | 第123-129页 |
二、繁多的女性身体书写 | 第129-135页 |
第三章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分化(1949-1976) | 第135-185页 |
第一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分化的历史语境 | 第135-150页 |
一、政治语境:统一·批判·分离 | 第137-142页 |
二、文化语境:本土·现代·西方 | 第142-147页 |
三、文学语境:合法性·认同感 | 第147-150页 |
第二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异化与认同 | 第150-169页 |
一、现代女性意识的异化 | 第150-160页 |
二、现代女性意识的认同 | 第160-169页 |
第三节 分化年代女性旧体诗词的风格类型 | 第169-185页 |
一、主流女性诗词的政治化写作 | 第169-173页 |
二、边缘女性诗词的个人化写作 | 第173-179页 |
三、港澳台及海外女性诗词的离散写作 | 第179-185页 |
第四章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复兴(1977年以来) | 第185-236页 |
第一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复兴的历史语境 | 第185-197页 |
一、政治语境: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 | 第186-188页 |
二、文化语境:消费主义文化浪潮与民族主义文化思潮 | 第188-191页 |
三、文学语境:新旧之争与诗词媒介的繁荣 | 第191-197页 |
第二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复苏 | 第197-214页 |
一、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反思 | 第197-202页 |
二、对现代爱情的呼唤与反思 | 第202-207页 |
三、现代女性个体生命体验的书写 | 第207-210页 |
四、海内外交流中女性自我身份的确证 | 第210-214页 |
第三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题材的多样化 | 第214-228页 |
一、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| 第214-217页 |
二、当代社会时政题材的广泛开启 | 第217-220页 |
三、当代城市生活题材的深入观照 | 第220-223页 |
四、当代乡土生活题材的别样审视 | 第223-226页 |
五、当代域外生活题材的崭新书写 | 第226-228页 |
第四节 复兴时期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艺术特征 | 第228-236页 |
一、日常化的诗歌语言 | 第229-232页 |
二、古典意象的解构与重塑 | 第232-236页 |
余论: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| 第236-2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5-252页 |
附录: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人略表 | 第252-2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272-273页 |
后记 | 第273-275页 |